拉萨市八廓古城一家大院里金属手工艺者们在细心制作藏民族传统金属手工艺品。高加库 摄
“也许机器做出来的佛像会更加漂亮,但是机器却做不出佛像的灵性,因为工匠们是用心去做的。”
后来,晋美结识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位老师次仁平措。
晋美说,次仁平措老师是一位负责雕刻的师傅,带他的时候也已年过花甲。
“次仁平措老师是在1999年去世的,他教会了我很多。”晋美说罢,便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一些金属雕刻作品,精美的包银茶碗和各式精致的佛像。
茶碗的底部由纯银制成,上面雕刻着具有雪堆白特色花纹,花纹条理清晰,凹槽处的细节也处理得十分到位,底座很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碗所用的木材是从尼泊尔进口的。
佛像最小的有八九公分,大一点的也有几十公分,价格也由几百到数十万不等,这些佛像的材质都是由纯度很高的黄金、白银、黄铜制成。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就连发丝等部位也是做得细致入微,做工之精湛,令人在赞叹之余,爱不释手。
晋美介绍,除了雪堆白金属加工技艺以外,在日喀则和昌都,也有属于自己风格的金属加工技艺。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三地同样的一件作品,花纹也是一样的,在外行的眼里看起来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花纹的细节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凸起花纹的厚度上,昌都和日喀则的花纹会更厚一些,而拉萨雪堆白的花纹则要薄一点。
在雪堆白金属加工技艺中,只会用到黄金、白银、黄铜三种材料,因为其细腻的质地而具有一种厚重感。
雪堆白金属加工的过程十分繁琐,大体上要经过设计、切割、打制、雕刻、打磨等过程,小一点的先要用模子倒出大概形状,然后画上设计好的花纹,再按照花纹精雕细琢,大概两三天才能做好,而大一点的则需要数月才能完成。
和绘制唐卡等艺人一样,从事雪堆白金属加工技艺的工匠们是不允许喝酒的。
所有的工艺品都是由手工打造,晋美表示,其实以现代的科技很多工艺品是可以用机器做出来的。曾经就有北京等一些科技发达地方的厂商告诉他,“只要你拿来样品,我们就能造出生产这种工艺品的机器。”
机器能加速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却代替不了人类文明的精神世界。
晋美婉言拒绝了,他说:“如果雪堆白工艺的产品都被机器替代了,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不是雪堆白了。也许机器做出来的佛像会更加漂亮,但是机器做不出佛像的灵性,因为工匠们是用心去做的。”
“虽然雪堆白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是要发扬下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5年过去了,晋美已经从雪堆白金属加工技艺的学徒,成长为技艺娴熟的老艺人。
晋美说, 新雪堆白艺人再次集结同样结缘于新时期布达拉宫的修缮。20世纪80年代,国家投入巨资维修布达拉宫,西藏把已经分散在各地的雪堆白老艺人重新集结,并投资成立了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
晋美指着一张记录布达拉宫维修的照片说,1994年,布达拉宫维修完工后,国家专门在中南海设宴表彰有功人员,其中一半是参与维修的原“雪堆白”老艺人和他们的传人。
除了布达拉宫维修,晋美还先后参与了桑耶寺、扎什伦布寺强巴佛殿、萨迦寺、夏鲁寺、拉萨三大寺、大昭寺、小昭寺、老城区危房、阿里托林寺等寺庙、古建筑的维修。
2010年上海世博会,晋美还是西藏馆手工业雪堆白金属加工技艺代表艺人之一。
……
现在,每年也都会有不少来自寺庙和内地的订单。但由于是纯手工制作,公司的接单量有限。
晋美说,这门手艺的收入算是比较高的,刚入门者每月可以拿4500元左右,而资历比较老的艺人每月可以拿到6800元左右的工资。
“虽然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很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待手艺的态度太过随意了。”晋美脸上表现出些许无奈。
工作的时间将到,晋美不好意思地向记者笑了笑便出去了。
望着晋美渐行渐远的背影,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曾经说过的话在脑海飘过:
他说:独特的西藏建筑将建筑技术和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融为一体,从建筑外观看,鎏金铜瓦顶及屋顶上的法轮、宝幢、八宝等饰物带来了外观上金碧辉煌的效果;从内部看,雕梁画栋、满壁彩绘,以及大量雕像的相互辉映,也整体地构成了一个富丽堂皇的世界。而雪堆白正是这样一个各种工匠汇聚一起的“富丽堂皇的世界”。
记者观察:
雪堆白在工艺方面力求精致、典雅,作品布局严谨,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并在保持整体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雪堆白艺术风格,也代表了西藏近现代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准。2008年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标题:晋美:醉心于这“富丽堂皇的世界”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