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次旺俊美:守望“佛教元典”贝叶经的千年传承

许万虎 刘洪明    发布时间: 2014-06-09 14:45:00    来源: 新华网

在拉萨西藏博物馆,贝叶经研究专家次旺俊美(右)与同事研究贝叶经原件。
在拉萨西藏博物馆,贝叶经研究专家次旺俊美(右)与同事研究贝叶经原件。

  “寻访贝叶经的路很长,不能放过每一片贝叶甚至残片。”次旺俊美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次旺俊美曾任西藏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今年初,由于年龄原因,他告别了钟爱的贝叶经事业。可当记者提起6年来的贝叶经寻访之路,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立刻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贝叶经,是纸张发明以前,古印度僧人为了弘扬佛法而书写在一种棕榈叶上的经文。佛教典籍浩如烟海,而梵文贝叶经被认为是最接近释迦牟尼原始教义的“佛教元典”,其文物和文献价值不言而喻。

  2006年,我国政府启动大规模的贝叶经寻访、保护工作。那一年,次旺俊美刚刚从西藏社科院院长的岗位上退休,本该在家享清福的他听到消息便坐不住了,“为贝叶经保护传承尽一份力,我责无旁贷”。

  同年,次旺俊美开始担任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正式走上了历时6年、行程1.7万公里的贝叶经寻访之路。由次旺俊美带领的7人课题组,在西藏全区41个县的寺庙、遗址和不计其数的民众家中留下了足迹。

  “寻访工作条件艰苦,但大家都乐此不疲。”次旺俊美说,“6年间,我们整理出历史上曾有译师去过的每一个地方,然后按图索骥,一一寻访,最大程度做到不留遗憾。”

  “寻访贝叶经的工作特别琐碎,许多经书存在串页、残缺、重复等问题,调查、复检、验收、整理、编目、影印,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次旺俊美说,这项工作非常枯燥,梵文难度大,字体很多,需要一一辨认,并通过许多资料来旁证,针对梵藏翻译中有疑问的地方,他们会写入调研报告,引起后人重视。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