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深深热爱达龙藏戏的美朗塔青,虽已年过七旬,但只要条件允许,他还会亲自登台演出。美朗塔青与队友们一起演出。魏山 摄
“现在表演的是八大藏戏之一的《卓娃桑姆》,内容反映了喜马拉雅山区一个门巴族小王国的宫廷斗争。大家农闲时经常跳这出戏,所以几乎没怎么排练就登台了。”美朗塔青走过来告诉记者。
第一次见到美朗塔青,如果不是仔细询问的话,根本看不出他已经74岁高龄,或许是因为藏戏带给了他快乐与活力,美朗塔青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说起达龙藏戏的历史,美朗塔青如数家珍,一点儿也不含糊:
“在达龙寺刚刚建成时,寺庙的住持就从堆龙德庆县请来师父教大家唱戏,自此世代相传。现在的达龙村藏戏队始建于1952年,‘文革’期间被解散,1982年正式恢复。我们平时主要表演《卓娃桑姆》、《白玛文巴》等传统藏戏剧目。由于藏戏队里男女比例有些失调,所以,队里的老阿爸经常会被戴上花冠、涂上口红来扮演女性角色。”说着说着,美朗塔青笑了起来。
而美朗塔青自己就出生在藏戏世家,父亲也是藏戏演员,用他的话说:“我身体里的每个细胞好像都深深地喜欢着藏戏。”美朗塔青的童年被藏戏的服装、面具、鼓等所占据,他每天都会了解到不同的藏戏故事。为了更好地继承钟爱的事业,年仅18岁的他就开始跟着叔叔多吉坚参系统地学习藏戏。“不管他什么时候有演出,只要一叫我,马上就跑到排练的地方集合,丝毫不马虎。”
说起叔叔多吉坚参,美朗塔青满是感激:“可以这么说,我的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但真正让我走上藏戏表演这条道路的还是叔叔。当时,他是整个藏戏队的负责人,也是大家的老师。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处理不同人物的性格,如何让表演贴近观众。我现在了解的很多关于藏戏的知识都是他传授给我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表演,当时我的状态不是很好,身体也不是很舒服,所以在表演时负面情绪比较多,演得也不太好。叔叔一眼就看出来了,表演完以后他把我狠狠地训了一顿,也就是从那以后,我无论干什么都保持着非常认真的态度,因为我首先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叔叔。”
“达龙藏戏之所以受欢迎,在于独特的唱腔和独特的舞步,而不学不悟是学不好的。”
美朗塔青告诉记者,达龙藏戏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其独特的唱腔和独特的舞步。“达龙藏戏以音高取胜、以唱腔见长,但也不全是高音,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舞步求慢,但不是漫不经心,讲究的是曼妙多姿。这一方面得跟老师学,另一方面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对此,美朗塔青深有体会:“不学不悟是学不好达龙藏戏的。”
“当然,对于外行看来,达龙藏戏最难学的是舞蹈。人们看演员在舞台上翻来覆去,以为很是费力、很是困难。其实藏戏舞蹈相对好学,只要掌握了窍门几个月就可以学会。当然如果要达到炉火纯青,那还是要假以时日,毕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不得半点马虎。”
“实际上,达龙藏戏最难学的是唱腔,在戏里每个人物都有特定的唱腔,并且随着剧情的变化,唱腔也在发生变化;唱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此,要练好唱腔就要准确理解好人物,特别是要找好人物出场感觉,这才是达龙藏戏的独特之处、吸引人的地方。”
“藏戏的唱腔是藏族人的精神,高亢、嘹亮,代表的就是我们藏族人的山高云淡。”美朗塔青总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