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次仁桑布:教人领略日月星辰的变换
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直贡天文历算传承人次仁桑布(左一)介绍达普天文观测台的布局。 杨正林 摄
2013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寻访非遗传承人》采访组走进墨竹工卡县达普沟,寻访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直贡达普天文历算传承人次仁桑布。车辆穿行在达普沟,目标直奔达普寺。作为达普寺的管理负责人,45岁的次仁桑布就住在海拔4060米的寺庙里。
达普沟,一个拥有20来户人家的山沟。沟内,流水潺潺,杨树成片;沟东与沟西,青稞地一层连一层。相信从远古时代起,这里的农耕文明就很引人注目。沟南,一座高山好似一座巨大的屏障,矗立在达普寺前。
达普寺,一座具有960多年历史的格鲁派寺庙,经过维修,金碧辉煌,散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达普寺北边,有两棵百年老树藏青杨,上面搭建着无数的鸟巢,住着成群的乌鸦。寺庙南北两侧,分别有两棵千年历史的巨柏树,好似两尊金刚护法神日夜守护着寺庙的宁静。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车往山上行,人若画中游,《你是我的眼》这首歌的优美旋律在颠簸的车厢里回旋、流淌。
“你是我的眼”!在直贡谷地农牧民的心中,次仁桑布就像额头上长着慧眼的神一样,能观天象,能知地理,能把握日月星辰的变化,无所不通。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100年,藏族百姓就有了自己的历法,那就是以月亮的圆、缺、朔、望来计算月份的苯教历法。在《纺织老人月算》一书中,详尽地总结了当时藏族人民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天文历算知识。后来,文成公主进藏,带来了许多经典书籍,其中天文历算的书籍对原始藏历的完善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西藏天文历算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也是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