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途中产子 子承母业行医雪域高原
1971年8月22日是香九妹儿子“路生”诞生的日子,但对她而言,确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当时,村里正流行麻疹,即将分娩临盆的香九妹挺着大肚子到离家8公里远的西当上村出诊,因为工作量大一直忙到下午3点才准备回家。可是,还没走出村口,她就感到肚子一阵剧痛,原来马上要临产了。她强忍着剧痛走到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完成了分娩。孩子出生后,她用身上的羊皮褂子包好,然后走出去向附近的村民求救。
最终,通过村民的帮助,母子二人都得以平安。正是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儿子也被取名为“路生”。香九妹的四个孩子中,除了老二“路生”,老三“春生”也是在出诊途中诞生的。母亲从小的熏陶,加上这段不平常的分娩经历,二儿子路生从小就爱上了医生这个职业。1995年,路生从迪庆州卫生学校毕业后,也继承了母亲的衣钵,在云岭乡澜沧江东岸的红坡村当了一名村卫生员,至今已经有17个年头了。
“我阿妈以前是村里的村医,现在我继承了她的事业,我要向她一样当好一名乡村医生。”她的儿子路生说,“小的时候,我跟着阿妈出诊,看见她很辛苦,又要操持家务,还要治病救人。可她却叮嘱我:‘行医就是做善事、结善缘,给人看病就是积德,做医生比讲迷信好得多,当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幸福感就会多一些’。阿妈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所以我选择了当好一名让病人及家属放心的乡村医生。”她的小儿子春生回忆说,“因为我阿妈很忙,我家兄妹4个的幼年和童年,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偶尔能陪着妈妈出诊,心里非常开心。现在,看着阿妈一边忙着治病救人,一边忙着照顾阿爸,操持家务,心里就像弄翻了五味瓶一样。正因为如此,我从小就受到她做人做事的熏陶,学会了助人为乐。
1958年,11岁的香九妹跟随开垦农场的父母从德钦县来到当西村;
1962年,15岁的香九妹被原云岭人民公社选聘为“保健员”;
1971年,24岁的香九妹在出诊回来的路上生下了儿子“路生”;
1995年,24岁的路生迪庆州卫生学校毕业并继承母亲衣钵;
2013年,66岁的香九妹,一如既往的给乡亲出诊看病,照顾中风半身瘫痪的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