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风情》--陈亚莲画作
作民族团结的使者
虽然创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的“最年轻画家”的纪录,但陈亚莲的心境却有些失落。“因为我发现,我画出的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我还没有真正地走进藏族同胞的内心,我不想只当一名‘纯粹的画家’,我想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陈亚莲说。
从1998年开始的后4年里,陈亚莲一直在藏族聚居区和藏族同胞朝夕相处、共同生活,为此她积累了大量的作品素材。有时,在路上看到藏族老妈妈,她们眼神里流露出一种爱和关怀,还会从怀里拿出饼子给陈亚莲吃。
“夜晚,数着天上的星星,听着外面动物的叫声,我才用绘画去完成一个个原始记录。我的作品素材均来自活生生的人或事,画中的人物我都很了解,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陈亚莲说,“为了找到生活原型,我可以跋山涉水,即便是在狼窝前也能住两天。”
在寻找一个个生活原型的过程中,陈亚莲和藏族同胞结下了深厚友谊。“我认识的活佛就有200多个,认识的藏族朋友有上万人。”陈亚莲说,“我有个喇嘛朋友,前一段还打电话说,他每天都为我祈祷,很想念我……”
1999年,陈亚莲在甘肃省兰州市秋田会馆举办的个人画展《西藏行》,在西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00年5月,陈亚莲的一幅作品在首都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特等奖,带动了内地对西藏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强烈关注。同年,她的作品《高原的春天》被紫光阁收藏。2001年,该作品入选《中南海紫光阁藏画》。
2002年5月,陈亚莲参加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主题为记录藏族聚居区失学儿童的8尺大画《晌午》获国画组一等奖。
2005年11月,在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29岁的陈亚莲在北京举办了以汉藏团结为主题的“我的西藏十年——陈亚莲艺术展”。
“我愿意成为民族团结的使者,把藏族群众的生活展现给大众。”陈亚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