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试飞过程中验证机组在着陆过程中佩戴上氧气面罩防止高原缺氧(左1为李应)。
4天完成玉树机场试飞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强震,玉树告急!具有多年高原飞行经验的国航西南分公司紧急投入救灾飞行,为让玉树的生命航线更加稳固,国航西南分公司总经理陈志勇果断提出要尽快完成玉树机场RNP试飞,这个任务又落在了李应身上。
临危受命、时间紧迫!接到任务的时候已是4月24日,拥有20多年党龄的李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投入到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中。他一面带领试飞小组投入紧张的试飞程序调试工作,在模拟机上一遍又一遍模拟各种试飞科目,核实飞行程序的每一个数据,另一方面,他率领分公司运行质量管理部同事加紧推进各项RNP试飞运行审定程序。
海拔3905米的玉树巴塘机场是个典型的高原机场,高海拔、复杂地形和即将到来的雨季低云天气等不利因素给试飞造成诸多困难,得益于丰富的高原运行经验和多次RNP试飞经验,李应和试飞小组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航路资料翻译、飞行程序设计、机组模拟机培训等各项筹备工作。与此同时,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各项RNP运行审定程序也在4天内及时完成。
4月29日上午,李应驾机从成都飞临青海玉树巴塘机场,成功实施了RNP精密导航技术验证,使得国航正式取得了在玉树机场常态化航班运营资质,可在机场实施双向起降和夜航飞行,大大提升了玉树灾后重建的民航运输保障能力,为以后国航执行的大量救灾航班打下了良好基础,使灾区的空中生命线更加稳固。
分公司运行质量管理部负责RNP项目的运行审计项目经理李光均感慨:“时间虽短,但所有程序全部按规定完成,那几天下来,李应整个人瘦了一圈。”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回想那难忘的4天,李应感慨万千,公司领导深夜看望、局方评审小组随叫随到、公司同事的全力投入,整个团体的共同努力创造了4天时间完成玉树试飞的奇迹。
阿里首航航班落地后,机长李应在阿里机场接收西藏电视台记者采访。
丽江机场RNP试飞组成员在飞机下合影(左一为李应)。
22年飞遍西部高原机场
厚积才能薄发,一连串高难度机场试飞的优异表现来自于他二十年如一日的积累。
李应,1968年生于重庆,小学时跟随父母来到成都,1986年进入民航飞行学院学习飞行,他的人生从此与蓝天结缘。3年航校、22年航空公司,总共25年的蓝天生涯让他积累了1.83万小时的飞行时间,沉甸甸的飞行记录本不仅仅记录了他的飞行里程,也代表着职业素质的沉淀。
“对李应我是既佩服,又信任。”在曾经和李应搭档默契配合完成多个RNP项目的资深飞行教员陈东程眼里,李应不仅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有能力,善学习,专业技能突出,熟悉各类民航法规,同时他还具有难得的大局观,肯吃苦,愿意为了工作刻苦钻研。
李应的反应则一如既往的沉稳:“我只是尽到了我应该做的职责,能够有机会在这个的平台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我感到很幸运。”
这既是谦虚,也是事实,李应供职的国航西南分公司以成都为基地,主要运营范围在我国西部地区,这里集中了世界上海拔高度前几位的民用机场:昌都邦达机场,4334米,阿里昆沙机场,4274米,玉树巴塘机场,海拔3905米,拉萨贡嘎机场,海拔3570米,林芝米林机场,海拔2949米。常年在这样的条件下飞行,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因此能够提升高原航线运行品质和安全裕度的RNP精密导航技术刚一进入中国,就立刻随着国航西南分公司的“金凤”在西部高原扎下根来。经过6年耕耘,国航西南分公司已经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RNP项目机队,先后在6个高原机场实施精密导航程序飞行,成为国内启动RNP项目最早、RNP运行机场最多、适用机型最多、应用最成熟的航空公司,在国际民航界RNP运行领域也居于领先地位,李应正是这个优秀集体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