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访十八军老战士洛桑旺堆、德庆娜姆:风雨携手战友情

李勤 兰金山    发布时间: 2011-05-05 14:19:00    来源: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在拉萨安度晚年的幸福老两口。兰金山 李勤 摄

  2010年深秋的一个午后,我们如约来到原十八军老战士洛桑旺堆和德庆娜姆的家。走进两位老人位于拉萨雪新村的家时,两位老人正热情地站在阳光明媚的院中迎候。洛桑旺堆老人已是满头华发,由于上了年纪,背驼得厉害,脸上却始终洋溢着温和的笑容。德庆娜姆阿妈站在老伴的身边,也是满面笑容亲切地欢迎我们。

  “波拉(老大爷)身体不好,他说得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你们就问我。”采访开始前,德庆娜姆特意关照我们说。听她亲切地称自己的丈夫为“波拉”,看她自然而亲密地搀扶着洛桑旺堆老人引我们走进客厅,我们不由会心地相视一笑:“这老两口看着感情真好!”

  心忧天下 慷慨从军

  洛桑旺堆,1931年出生于四川巴塘,先后就读于巴塘小学、国立巴塘师范学校。巴塘是藏区革命的摇篮和根据地。1949年8月,巴塘藏族共产党员平措旺杰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康藏边区地方工作委员会”(即巴塘地下党),随即建立了在巴塘地下党领导下的进步青年组织“东藏民主青年同盟”,积极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黑恶势力作斗争,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民族宗教上层开展统战工作。此时在巴塘师范学校就读的洛桑旺堆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了“东藏民主青年同盟”,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活动。

  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南线部队进驻巴塘,受到巴塘全县人民的热烈欢迎。为了配合十八军进藏,中共西南局决定由巴塘党组织号召党员和东藏民主青年同盟成员参加十八军,洛桑旺堆和其他56名共产党员及东藏民主青年同盟成员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纷纷向康定集结。

  1951年5月,洛桑旺堆一行抵达康定。“我们在康定经过短暂的动员和学习后,绝大部分同志都参加了解放军,光荣地成为十八军的战士。”洛桑旺堆老人回忆说。

  此时,北京藏民研究班的30名成员也于6月11日到达十八军驻地新津,参加十八军后,于7月1日抵达康定。西藏工委决定,将巴塘和北京藏民研究班的入伍战士组成西藏工作团,由中共西藏工委委员天宝任团长。西藏工作团随即进驻甘孜,进行短期政治、军事训练后,分配到机关和部队、兵站等处,担任藏文翻译和基层干部。洛桑旺堆被分配到干训班,负责沿途动员当地青年参军,并培训这些青年,给他们当文化教员,讲政策,同时,还要向俘虏讲解解放军的政策。

  1951年3月,洛桑旺堆随西藏工作团抵达昌都,在当地开展干部、青年培训工作。6月,西藏工作团被编入十八军进藏部队先遣支队,洛桑旺堆进入先遣支队政治部,从事文书工作,随先遣支队向拉萨进发。

  而此时,年仅16岁的德庆娜姆刚参军不久,还在“小鬼班”里学习。“1950年昌都解放时,我才刚满15岁。”德庆娜姆阿妈回忆说。阿妈的家在昌都城关镇,家里兄弟姐妹很多,全靠当鞋匠的父亲一个人养活,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作为家里的老大,德庆娜姆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干活,带弟弟妹妹。由于家里穷,从小没上过一天学。

  1950年10月,昌都解放,昌都各族各界欢天喜地迎接解放军的到来。“我有一个舅舅在十八军情报处工作。昌都解放后,他和十八军情报处的工作人员一起到我家来,看到我家的贫困状况后,就动员我参军。就这样,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

  参军后,德庆娜姆被送到干部培训班“小鬼班”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短期培训后,他们跟随部队一道前往拉萨。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