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姜洪泉:“西藏永远在我心中”

周明江 张黎黎 阿孜古丽    发布时间: 2011-04-13 14:55:00    来源: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姜洪泉在北京的家中向记者介绍在西藏时的照片。
姜洪泉在北京的家中向记者介绍在西藏时的照片。阿孜古丽 张黎黎 摄

  1950年,以一名普通团侦察参谋身份进军西藏,姜洪泉也经历了身背七八十斤的背包、每天四两口粮的行军历程,挨过饿、翻过雪山、淌过冰河。 

  从签订“十七条协议”和平解放西藏、修筑公路站稳脚跟,到平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巩固国防,姜洪泉亲历了和平解放西藏后的每一个重要事件。到1992年离开雪域大地时,姜洪泉已经是叱咤风云的西藏军区司令员。

  从一名普通参谋到连长、军区司令员,除了中间回内地学习外,姜洪泉足足有40年没有离开西藏。

  年轻人要树立长期建藏的思想

  10月的北京没了盛夏的炎热,在一个舒爽的清晨记者采访到了这位军功赫赫的老将军。北京朝阳区一个离退休基地里,老将军的居所宽敞明亮,客厅的中央,挂着祥云下的布达拉宫挂毯,一股西藏的亲和氛围拢住了我们。

  和蔼的笑容中,已是满头花白头发的姜洪泉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老人,没有太多“丰功伟绩”。但是42年的西藏军旅生涯,是姜洪泉一生最光辉灿烂、也是最难以忘却的记忆,当我们的话题谈及“西藏”二字,勾起了老将军的无尽思绪。

  记者周明江向老将军介绍说:“这是我们西藏日报社新分来的年轻记者张黎黎、阿孜古丽,她们都是内地重点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像她们这样到西藏工作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了。”

  老将军听了十分高兴,连声说“好呀,好呀!”接下来,老将军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刚和平解放时,西藏各县都没有财政,藏北一些县连个会计都找不到。为什么呢?缺人才呀!发工资都成了一件很头疼的事。老将军说他亲眼看到过一些县干部忙活着在地上摆一大堆大石子、小石子,他便好奇地问:“这是在干什么?”对方回答:“算工资。”

  “现在好了,你们这样的人才都自愿到西藏工作。一方面,说明西藏对有志青年发挥才干有吸引力了;另一方面,表明西藏的发展大有希望。”

  老将军接着说:“从进军西藏到公路通车,我们部队基本上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一支长期挨饿的部队仍能团结西藏人民,毫不动摇地做好各项建设工作,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支撑,怎能做到呢?”“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部队不仅坚持过来了,还坚持到了胜利,靠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支撑,靠的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长期建藏的思想不能丢。我们这一辈人,把西藏当成自己的家,安下心来搞建设,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奉献给这片圣洁的土地,有的人甚至用鲜血染红了这份激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们年轻人,有理想,有才干,有抱负,更要有长期建藏的思想,有了这个思想,工作中才会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有大作为,在西藏干出一番事业来。”

  “西藏73个县市区,没几个是我没去过的,藏北、藏南几千公里的边防线也没有几人比我更熟悉,有些地方还去过很多次呢。现在条件好了,你们更要好好深入基层,扎扎实实做事,为西藏的发展稳定多出力。”

  老将军仍然关心军队,他话锋一转,笑着说:“我现在还经常从报纸上看到咱们西藏军民关系融洽的报道嘛,这么多年西藏部队和地方共同合力建设西藏的使命没有动摇过,这个传统保持得好啊,也应该继续保持下去!”

  在谈到今天如何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时,姜洪泉朗声说道:“这就回到了最初的话题,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革命精神不能丢。一切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切为了人民,这个观点不能变。现在谈‘老西藏精神’,就是要把‘老西藏精神’体现在落实中央对西藏的各项精神、政策上,在实际工作中攻艰克难,做对西藏群众有益、实惠的事。”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