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识风,辨云知雨,驻藏空军某场站气象台副台长赵振文,有一双善识风云的慧眼。
那年,某新型测雨雷达首次列装高原,开机运行,时有故障。问厂家、访院所,都没找出故障根源。场站组成攻关组,反复测试,仍无功而返。一筹莫展之际,当时还是“小字辈”的赵振文提出新思路:“人有高原反应,装备会不会也对高原气候环境不适应?”
“这算哪门子建议?”有人摇头,有人窃笑。赵振文却中了邪一般,把自己关在海拔4300多米的机房里,没白没黑地盯着雷达观察比较。1个月后,他抱着厚厚一摞观测报告找到场站领导:“高原低气压,导致雷达‘水土不服’。”按照他制定的高原环境下操作规程,该型雷达再没闹过“病”。
赵振文的慧眼,不仅仰观自然界风云际会,更俯察未来战场的风云变幻。
塔台气象资料传输系统有两个终端,一次,一个终端因雷击损坏,结果整个系统停止运转。系统维修好了,赵振文却张罗着要进行技术革新。这是专家都还没解决的问题,有人劝他:“咸吃萝卜淡操心,别费力不讨好。”他正色回答:“如果明天有战事,一个终端战损导致整个系统崩溃,战斗力链条会因此断裂。”
他对气象台终端改装,通过数据中转传输,实现一个终端损坏的情况下,系统仍能继续工作。这一技术革新还有后续故事:厂家根据他的思路,改进了系统设计方案。
由于无线传输速度慢,塔台气象值班员往往通过电话向气象预报中心提供实时数据。训练保障繁忙时,线路紧张,有时还不得不派人送“鸡毛信”。赵振文对此有看法:“信息化战场,慢一秒,就可能输掉一场战斗!”
慢不得,等不起!他借来《现代通信》《网络使用与维护》等专业书籍自学,找来闲弃路由器、集线器等设备测试。不久,他设计开通了一条塔台到气象预报中心的信息高速公路,让实时气象信息直达“中军帐”。如今,这一成果已经在成都军区空军部队推广。
慧眼观天识风云,只因胸中有忧患。一次,一位上级首长来场站视察时问道:“你们能自主研制飞行监管系统,把整个辖区的天空管起来吗?”按说,这是航调和自动化管理领域的事,赵振文听后却上了心。经过一番攻关,一个动态显示空中航迹的监控系统问世。那位首长听说后,专门给他打电话:“你这个管闲事的气象兵不简单,我要给你请功!”
但在赵振文眼里,这并不是管闲事。他如此回答首长:“战场的荣辱不是战争的选择,而是每一名军人的选择,以及与肩负使命的荣辱与共。”
(责编: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