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大索朗:《飞弦踏春》让我走出山门

   发布时间: 2011-07-06 08:04:00    来源: 人民网

  2007年央视春晚上,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农民艺术团表演的舞蹈《飞弦踏春》,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飞弦踏春》的成功不仅使“堆谐”这一舞蹈艺术为全国人民所熟知,也让以大索朗为代表的西藏农牧民艺术家们走出了大山。

  爱跳舞的他圆梦了

  大索朗出生在拉孜县曲玛乡藏洛村,从小热爱舞蹈,11岁时开始学习六弦琴。在加入拉孜县农民艺术团之前,大索朗在当地一所小学当老师。

  2005年,对口扶贫拉孜县的日喀则烟草专卖局,决定发掘拉孜县的文化资源。普布局长几经考察后,将目光锁定在拉孜县的特色舞蹈“堆谐”。他们拿出近50万元,组建农民艺术团,排练舞蹈《飞弦踏春》。

  这一消息让大索朗藏在心底的舞蹈梦再次涌现,39岁的他报了名,并在几轮选拔之后成为《飞弦踏春》的一名舞者。

  《飞弦踏春》开始出现在许多大型晚会现场,藏历新年晚会、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央视春晚……“堆谐”的魅力和精彩呈现给越来越多的观众。

  学跳“堆谐”的人更多了

  如今的大索朗,整日为演出奔忙,难得有空闲。“现在我们有14个人在拉萨为游客演出,其他人则在参加自治区和平解放60周年的文艺汇演。”大索朗说。

  《飞弦踏春》的成功使得日喀则在赴藏游客心中平添了许多魅力,看珠峰、参观扎什伦布寺、和当地群众跳“堆谐”,已成为很多游客的愿望。

  拉孜县有跳“堆谐”的传统。《飞弦踏春》声名远扬后,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投入其中。“从小孩到大人,学习跳‘堆谐’的人比以前更多了。”大索朗说。

  “以前没有干过农活,收入也非常不好。现在因为演出,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大索朗说,现在艺术团每天都有演出,2007年他们参演了西藏大型原生态歌舞诗《幸福在路上》,而这是很多游客品味西藏原汁原味艺术的重要舞台。

  民族文化传播了

  “《飞弦踏春》的成功,离不开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关怀。因为人们认同这个舞蹈是民族艺术的传承。”大索朗感慨,日喀则地区提出“文化造血式扶贫”后,“堆谐”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掘。

  大索朗和同伴们进行了两个月排练后,出现在当年的藏历新年晚会上。他对那一刻的心情记忆犹新。“观众很多,灯光效果非常绚丽,同以前的舞台大不一样。当时心情有一些紧张,后来才慢慢平复下来。”

  大索朗还特别提到了扎西旺拉,他是《飞弦踏春》的词曲作者和歌舞编导。在编排《飞弦踏春》时,他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重新认识了“堆谐”。

  谈起今后的打算,大索朗踌躇满志:“希望将来能够到世界各地演出,把拉孜的‘堆谐’传播出去。”

(责编:团团)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