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研究气象资料的假拉
假拉向自治区政府信息化调研人员介绍气象局现代化建设情况。
【人物简介】
假拉,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台长,中国气象局首批“百名首席预报员”。1995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1996年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8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求学之路风雨交加
1965年,假拉出生于拉萨一个平凡的藏族家庭,聪明好学的他,17岁考上了南京气象学院。当时学校对民族班的学生只要求学完《大学英语》第一册,假拉却学完了整四册和《气象专业英语》等课程。
大学二年级时,假拉的父亲在一场事故中不幸身亡,沉重的打击使母亲病弱的身体雪上加霜。作为独子,假拉想留在母亲身边。这时,父母所在单位的负责人洛桑赤烈给假拉吃了一颗定心丸:“你妈妈由我们照顾,你安心去上学吧!”回到学校的假拉潜心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大学毕业后,假拉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工作,和久卧病床的母亲相依为命。
1987年,日喀则南部发生雪灾,人畜伤亡严重。作为一名气象预报工作者,假拉深感自责,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无法把握雪灾的规律性。于是,他又把自己埋在了书堆和资料里。
1990年,假拉考上硕士研究生,把母亲托付给妻子照顾,只身前往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专业研究生班学习。3年后,学成归来的假拉,一进家门就找母亲,却无人应声。原来,就在他临近毕业时,长期忍受病痛折磨的母亲离开了人世。妻子为了不影响假拉的论文答辩,隐瞒了此事。
准确预报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1993年,假拉被评为天气预报工程师,并承担起西藏全区的“三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的把关工作。
1987年日喀则南部发生的雪灾,曾使假拉下定决心二次求学,以期用更坚实的理论去揭开雪灾这个高原“魔头”的神秘面纱。为此,假拉首先对高原的天气预报和气候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找到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及全球气候异常与青藏高原的关系发表了多篇论文。
1994年冬季,密切监视着冬春雪情的假拉和同事们从观测到的天气迹象和数据上,预测出藏北一线将有大范围中等程度的雪灾。为了使预报结论尽可能的准确,假拉多次与藏北气象部门会商。在收集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又钻进了计算机室,认真检验着收集到的每一个数据。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劳动没有白费,假拉终于将一个准确的预报提供给了自治区领导和有关部门。
时间在忐忑中慢慢流逝,天气在一步步证实着假拉和同事们的预测,大雪如期而至。由于气象部门准确及时的预报,各级政府和部门采取了切实措施,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西藏自治区政府因此专门致函中国气象局,对雪灾预报人员提出了表扬。假拉也因此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从高原雪灾到印度季风
1995年,假拉和同事们经过一年的奋斗,攻克了“西藏自治区气象业务实时系统”这一庞杂的科技工程,获得了1995年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假拉承担了中国气象局“九五”项目《高原牧区雪灾天气研究》西藏部分课题,项目成果投入业务后,在1997至1998年严重雪灾年的预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根据假拉长期的天气预报实践经验,印度季风对高原夏季降水具有显著影响,但过去受资料等限制,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进行过全面研究。1999年,假拉开始主持中国气象局“九五”课题《印度季风与西藏高原夏季降水》的攻关。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课题组发现了印度洋海温异常和印度季风强度对高原夏季降水影响的可能物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具有显著物理意义的因子,建立了物理概念模型和月、季统计预报方法。根据此方法,准确做出了2000年夏季高原出现连续第三个涝年的预报,这引起了国内外气象专家对印度季风影响高原和东南亚气候的极大关注。
近几年来,假拉准确、及时地预报了2008年10月西藏中东部特大暴雪、2009年10月西藏南部暴雪天气、2010年4月察隅县持续强降雨雪和5月孟加拉湾热带风暴“莱拉”的影响。在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拉萨和珠峰传递的专项气象保障服务中,假拉负责了方案编制、组织实施和预报服务把关工作,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气象保障服务。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