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生活

援藏广东人:大心脏更有大能量

胡念飞 赵新星    发布时间: 2012-08-06 08:34:00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援藏队是真的拼命干!”

  “广东人从来不玩虚的,用心干,踏实地援建!”

  这是记者在当地采访时,藏族干部们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两句话。

  老茶场演绎新故事

  “我们要向上面写信把你们留下来!”一位经历太多困难的茶场老职工知道,广东援建彻底幸福了他们的生活

  7月的易贡,峡谷两旁的山梁上还积着白雪。这是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的狭长谷底,海拔仅1900米左右,距离林芝地委所在地八一镇167公里。

  越野车沿着318国道开行近5个小时,翻山越岭,一路颠簸,期间还要经过全长14公里的排龙天险。由于山体疏松、脆弱,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导致交通中断。运气好的话,遇上了一个好天气,走这14公里的路也得一个小时。

  “每次走这条路,我都感觉心脏要跳出来,走了第一次实在是不想再走第二次!”随行的援藏干部林永望颇有感叹,但他已经走过了无数次的天险路。

  过了排龙天险,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易贡湖边的一片开阔地,路边的茶园绵延成片,这便是易贡茶场的所在地了。

  茶场始建于1966年9月,几经改制,茶场职工的命运也几经沉浮,几百人的茶场却负债2700多万元。

  2010年,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的干部来到了这里,老茶场的一场“翻身仗”轰然打响,短短两年间,老茶场焕发勃勃生机。

  志愿者杨茗是跟着援藏队一起来的,他回忆,当时连厕所都没有,半夜要拉个人打着手电筒一起出去找地方解决,早上洗脸刷牙还要公用一个水龙头。

  除了茶场,易贡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因此将茶场的经营搞活成为援助工作的一个突破点。

  茶场老干部普布次仁回忆,在援藏工作队到茶场之前,茶场正面临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上下都没人管,几乎处于瘫痪状态,职工情绪低落,都害怕生活没有保障。”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广东援藏队让茶场在一年之内便扭亏为盈。2009年,全村一年的收入才35万元,而今仅茶场一年的产值便超过600万元。原来一斤茶叶卖500-600元,最贵也就卖到1200元,卖不出去的就只能积压在仓库,跑去拉萨搞经销也总是亏得一塌糊涂,如今一斤茶叶最贵的能卖出上万元,还供不应求。

  黄伟平经历了他们来后的三大变化:一是抱住领导大腿上访哭诉的,变成了主动握住领导的手;二是写上访信的,变成了写感谢信;三是仇恨表情的,变成了笑脸相迎。以前留不住的大学生,现在又都回来了,因为工资是原来的三倍。

  从原来的看不到希望,到现在过上幸福生活,当地藏族同胞是打心眼里感谢来自广东的援建干部。普布次仁听说是广东的记者来采访,坚决要请记者们喝酒。

  酒过三巡,普布次仁站了起来,要给援藏干部们唱歌祝酒。在窗外密集的雨声应和下,他的歌声不疾不徐,醇厚悠远。

  他不断地向记者称赞援藏干部的好,“可惜!太快了,都两年多了。”他又干了一杯酒,突发感慨,“我们要向上面写信把你们留下来,这里所有的人都会签名,我们一定要写!”这位经历太多困难的易贡茶场老职工知道,广东的两年援建已经彻底幸福了他们的生活。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