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郑永波:两次援藏三赴震区 一腔热血撒边疆

雍冉冉    发布时间: 2015-06-24 15:12:00    来源:中国警察网

 

郑永波在为界碑描红。
郑永波在为界碑描红。

  黝黑的皮肤,两块“高原红”,让你看不出他与藏族同胞在样貌上有什么区别。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脸颊上褪不去的“高原红”是先后两次援藏的“印记”。第一次援藏可以理解为挥洒青春热血,可时隔八年,已经在江苏娶妻生子的郑永波,“抛下”妻儿和年迈的父母,再次踏上了援藏的征程。

  4月25日,尼泊尔大地震,波及西藏边境地区。在聂拉木边防检查站援藏的郑永波与战友们三赴灾区,负重30公斤徒步行走四小时,余震、碎石和塌方随时可能威胁生命。到达灾区后的郑永波,除了救助灾区群众,还及时向外界传递灾区的情况,每天睡眠不足四个小时。两次援藏,三赴震区,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将一腔热血撒在了雪域边疆。

  第一次援藏:徒步行走近万里,在藏区挽救8条生命

  2005年7月,在江苏盐城东台大队任参谋的郑永波,响应公安部边防局的援藏号召,主动申请来到海拔465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霍尔边防派出所。

  派出所在乡政府驻地,当时医疗条件太差,全乡仅有一名经过简单培训的藏族赤脚医生。2004年,派出所在乡上开设了一个“便民诊所”免费为驻地农牧民看病,毕业于白求恩军医学院的郑永波终于有机会发挥特长。援藏来到派出所不到一个月,接受过正规医疗培训的郑永波成了“便民诊所”的顶梁柱。

  “因为是免费看病、免费送药,每天到诊所就诊的牧民群众至少有10人,如果是旅游旺季,还会有很多游客前来就医。”回忆起第一次援藏时的情形,郑永波仍然记忆犹新。在霍尔,当地藏民见到郑永波时,都会亲切地叫他“曼巴”(藏语,意为医生)。

  据郑永波回忆,有一次驻地牧民益西旺姆因膀胱炎造成尿潴留,已经连续3天没有小便了,小腹涨得像个皮球。经过检查,郑永波发现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尿液再排不出,膀胱会被撑破。为此,他采用了热敷、按摩、水声刺激、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病人却只能排出一点点尿。最后,在万般无奈之际,郑永波大胆地为病人实施了膀胱穿刺术,病人的病情才有所好转。痊愈后,益西旺姆将洁白的哈达披到了郑永波的脖子上以示感谢。

  郑永波的“便民诊所”还是流动诊所,每次外出进行人口普查时,或所里开展大走访活动和边境巡查时,郑永波都会把药箱背在身上,免费给藏牧民送医送药。

  3年援藏,他徒步行走近万里,为牧民免费看病,挽救了3名战友和5名牧民的生命。

  第二次援藏:无论身处何地,心中都挂念着西藏

  有了第一次援藏的经历,郑永波便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援藏后回到江苏连云港边检站工作,但他心中始终牵挂着西藏边境纯朴的牧民。

  在连云港工作期间,郑永波除了经常和战友们讲起援藏的经历外,还会不时通过互联网关注西藏的情况,用他自己的话说:“人虽然离开了西藏,可是心还留在西藏!”

  2013年1月15日,郑永波在网上看到,福建泉州边防支队发起“大爱无疆,祝福阿里”公益募捐行动,为阿里巴嘎驻地群众捐款打井。他立刻拨通了捐助负责人的电话,找到了公益账户,汇去了1000元。在捐款人一栏,他写道:“我是一名曾经在西藏工作过的边防官兵,祝愿西藏同胞生活幸福,扎西德勒!”

  2013年7月,郑永波再次选择了援藏,成了聂拉木边检站的宣传干事。同事问他,为什么不留在妻子和小孩身边,非要再次跑到荒无人烟的西藏去?他笑了笑,脑中浮现出西藏湛蓝的天空、巍峨的雪山、淳朴的藏民,还有他在西藏时实现人生价值的那份充实感。

  2014年9月,西藏吉隆边检站在百度爱心贴吧发起了为西藏贫困儿童征集爱心衣物的“暖冬行动”。了解情况后 ,郑永波主动请缨,在吉隆边检站待了4天,挖掘新闻素材,采写了稿件《西藏吉隆边检站发起网络“一对一”爱心资助活动》,并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等媒体刊发,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掀起了一次向西藏困难儿童捐助的热潮。短短一个月内,吉隆边检站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两千个爱心包裹,十万余件衣物。郑永波本人在此次活动中捐款1800元。

  二次援藏的郑永波来到了聂拉木边检站政治处,虽然没有从事老本行,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为西藏同胞服务的脚步。他自己花了两万余元购买单反相机,自学摄影和新闻写作。他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西藏,帮助藏族同胞。

  三赴震区:给与外界失联70多小时的受灾群众带去希望

  4月25日,尼泊尔大地震,地震波及我国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聂拉木县等地。在外出差的郑永波与单位一直联系不上,他担心战友和老乡们的安危,心急如焚的郑永波有了赶赴灾区救援的想法,他在向上级请假时说:“我的单位在灾区一线,现在地震后整个单位都失联了,我有责任有义务赶回单位看看。再说我是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这个时候,我更应该到第一线报道我们官兵的抗震救灾事迹。”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当天晚上18时,郑永波终于随同总队宣传处车辆第一时间前往灾区一线。

  当天夜里,聂拉木方向海拔5290米的嘉措拉山口暴雪。车辆刚出日喀则便飘起了大雪,气温也在逐渐在降低。不一会,狂风卷着暴雪击打在车前挡风玻璃上,几乎连路面都看不到。当车艰难地行驶到嘉措拉山口时,路面已经冷得结冰了,爬坡时经常会有轻微的打滑,路边不时有车停下来不敢再前行。就这样,车辆在缓慢前行中还不停地停下来确认路在哪里,路面情况……26日早上7点,我们赶到了日喀则市定日县的鲁鲁边境检查站。原本仅需要3个多小时车程的路我们走了9个多小时。

  下午,当车辆行驶到距离聂拉木县城不足5公里的318国道上,郑永波和战友们经历了7.1级的余震。那一刻,郑永波没有时间考虑太多,只是机械性地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地震的瞬间,拍完后看着四周山体不停滚落的石块,他才感觉到一丝丝的害怕。当天夜里,他们又经历了两场地动山摇的余震。当通往“孤岛”樟木镇的318国道的友谊隧道被打通后,郑永波随同聂拉木边检站蒲方爱站长、卢家林政委和聂拉木边防大队20名救援小分队徒步挺进樟木。

  4月28日上午7时,当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郑永波随队出发了。每人负重30公斤以上救援物资,没走几步,一处长近百米的塌方点出现在他们面前,大石头、小石头连成一片,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滑入一侧百余米深的深渊。

  就这样,一路上他们不停地翻越着塌方点、水管爆破点,经过4个多小时,翻越20多个塌方点后,郑永波和战友们终于成功挺进“孤岛”樟木镇。他们的到来给了与外界整整失去联系长达70多个小时的官兵和受灾群众精神上极大的鼓舞。

  在樟木,郑永波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边检官兵妥善安置群众和冒死转移群众的过程。可惜,由于樟木地震后始终没有网络信号,所有的新闻点在第一时间并没有被发出来。

  5月12日,6月初,郑永波冒着余震和碎石的危险先后两次赶赴灾区参加救助、采访,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灾区救援和重建的情况。

  原标题:郑永波:两次援藏三赴震区 一腔热血撒边疆

(责编:于超)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