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郑建光:爱在雪域“高原红”

何春中    发布时间: 2013-03-27 10:0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37岁的援藏干部郑建光一脸“高原红”,他爱穿的夹克衫也是高原红色。

  2011年7月,郑建光作为第五批援藏干部,来到极度缺氧的海拔5000米的西藏双湖特别区(现双湖县)。第五批援藏干部的工作是中国石油援藏第二个十年的开篇之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到双湖,郑建光就扎到基层,听取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确定援建项目。双湖县措折羌玛乡是离双湖县城最远的一个乡,也是郑建光的联系点。郑建光下乡时,要从县城开车近4个小时才能到达这个最偏僻的乡。下雪时,看不见路,车子在河沟边、深坑旁行驶,一旦掉下去,不堪设想。

  “2011年藏历新年,半路上要下车方便一下,车停下来,由于风大,车门都打不开。50公里的路,走了七八个小时。”郑建光记忆犹新,“去双湖的路上,都是迷迷糊糊的。反正也睡不着觉,就在车上晃吧。”

  2012年11月,到了援藏项目冬天验收的时候。郑建光夜里12点乘车从拉萨出发,直到第二天上午10点才到双湖。简单吃点东西,郑建光开始工作,下午4点多接着返回。回来的路上,连藏族司机都挺不住了,吐了一路。郑建光和司机换着开车,开了一夜,才返回拉萨。

  调研时,由于吃不惯半生不熟的“风干肉”,每到饭点,郑建光就“扒拉两口”煮不熟的方便面。严重的高原反应和饮食习惯的差异,让郑建光落下“拉肚子”的毛病。“上去就拉肚子,吃药也不管用。在这儿,我必须随身带着手纸。”郑建光说。

  由于孩子太小,郑建光的妻子一直没带孩子到西藏看过他。孩子由夫妻双方的老人在北京轮流照看。

  在援藏项目实施过程中,郑建光克服现场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等困难,经常深入现场,贴近协调指挥,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与安全、项目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监督与管理。2012年,郑建光参与召开项目协调会18次,多次对工程质量进行整改。

  令郑建光深感欣慰的是,2012年,中国石油在双湖的6个援藏项目全部顺利完成,工程项目质量达到优良水平,没有出现不合格工程,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资金使用控制在预算之内。

  在郑建光和另一名援藏干部的提议和直接推动下,目前,双湖区城镇建设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已基本形成。根据他们的提议,双湖区还成立了产业化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并初步确定重点发展冰川探险旅游、特色畜牧产品生产与加工等产业化项目,双湖的未来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

  2012年12月,郑建光带领23名双湖县藏族干部到北京学习培训。至此,中国石油援藏已先后进行了11期双湖干部培训班,共有370多名藏族干部和工作骨干得到了培训,为双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间断的人才动力。

(责编:木木)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