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徐书真:默默绽放在雪山之巅

陆佑新 常均 邓伟    发布时间: 2012-12-12 07:49:00    来源:新华网

  那是一份执著的坚守——当兵43年,援藏13年,如今已花甲之年的她却毅然要求:“请让我再干3年吧。”

  那是一个永远的心结——援藏到高原,丈夫卧病在床却无暇顾及,直到丈夫离去都没能好好照顾他。

  那是一处美丽的风景——慕名而来的病人排队等候接受她的检查,为她赠送锦旗和敬献哈达的群众络绎不绝。

  那是一生不懈的追求——举办多期超声医学培训,为西藏地区培训医务人员1000多人次,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她就是武警西藏总队医院特检科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徐书真。她把一心为兵、真情为民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把提高医疗技术、普及医疗知识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用无私的奉献践行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兑现着一名军人、医生、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西藏的天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蓝,云透着浑厚晶莹的白,空气是那样干净清新。而徐书真就像一朵雪莲花静静地绽放在这世界之巅。

  1999年8月,科技援藏到高原;2001年,虽已年近半百毅然放弃与亲人的团聚,从内地调往西藏。她依靠执著的理想信念——         
   诠释永不割舍的高原情愫

  1999年,时任武警部队超声医学专业组副组长、河北总队医院主任医师的徐书真,被上级“点将”派往西藏。47岁的她早已听说过西藏的艰苦,加之患有心脏病,去与不去,她也考虑了很久。

  那一年的8月9日,徐书真怀着忐忑踏上了雪域高原。

  当徐书真一行走下飞机的舷梯时,西藏总队的领导早已等候在停机坪。

  “西藏缺氧,但不缺精神,苦地方、穷地方,是干事业的好地方。”在欢迎宴会上,早已被高原反应折磨得晕乎乎的徐书真一口饭都不想吃,可总队领导的这句话她听得真切、记得深刻。

  强烈的高原反应常常让很多人打退堂鼓。徐书真并非钢筋铁骨,也因高原反应住了7天院。但在信念和责任的支撑下,她坚持了下来。

  上班后不久的一天深夜,急促的敲门声将徐书真从睡梦中惊醒:“转来一个危重病人,马上会诊。”她迅速穿好衣服赶往急诊室。

  急诊室里一个瘦弱的姑娘已经昏迷,主治医生一边为其输氧,一边急救注射药物。20多分钟后,抢救没有成功,女孩停止了呼吸。经查,女孩得的是高原脑水肿。

  那一夜,徐书真无法入眠,复杂的思绪在内心交织、碰撞:“在这里,我们的官兵常年要执勤、训练;群众天天要放牧、耕种,谁知哪一天就会被无情的高原病夺去生命。可现在,这里缺医疗设备、缺技术人才。只要这里需要我,我就不能走。”

  援藏时间快到了,时任总队医院院长德姬找到徐书真开门见山地说:“总队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是要把你留下。你留在这里,我们的官兵受益。”

  此时,有人劝徐书真,现在援藏任务已经完成,回内地与家人团聚总比在这里受这份苦强。说心里话,她多么希望回到丈夫和孩子身边。丈夫花有余是石家庄指挥学校的一名优秀教员,如今也50多岁了;儿子已经上大学,但自己给他的母爱太少了。但徐书真一想起雪域高原的官兵和群众,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下。正是这种选择,才让她在透支生命的情况下,仍继续在西藏这片热土上奉献。

  有人问徐书真:“在西藏这么多年,你后悔过吗?”徐书真说:“我愧对丈夫,愧对儿子,但我无愧高原官兵、无愧西藏人民。”

  自从徐书真援藏后,家里大小事务都由丈夫承担。好不容易等到她休假,可她又是把课题带回家研究,丈夫不但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她的生活。

  2007年,丈夫被医院查出患有白血病。为了照顾丈夫,徐书真在休假时尽量多照顾他。有时回内地开会、出差,她也挤出时间回家陪丈夫几天,但每次都被他赶走了。徐书真知道,那是丈夫不想让自己分心。2011年11月,丈夫病情最严重时,徐书真正在参加海峡两岸超声医学研讨会。会议一结束,她便马上赶到丈夫身边。第三天,丈夫便永远地离开了她。处理完后事,她带着无尽的悲伤和愧疚回到工作岗位。

  带着对丈夫的思念,徐书真在一则日记里写道:

  “老花,你在那边还好吗?我时刻都在想你,好想陪在你身边。亲友都说我无情,但只有你最懂我,支持我的选择。你说过‘既然援藏,就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如今已快到退休年龄了,可是这里的官兵、这里的群众都需要我,我还想再在西藏干几年……”写着写着,泪水已经模糊了她的视线。

  今年已到60岁的徐书真再次向院党委递交申请书:“请让我再干3年!”

  “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高原官兵和人民。她是高原官兵的好医生、藏族群众的‘好门巴’(门巴藏语意为医生)。”医院领导这样评价她。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