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2月底,周本胜被分派到林芝地区,负责606广播电台以及附近的农场、村庄、工布江达东3区老百姓的医疗服务,这一去就是12年,直到1988年被调回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周本胜看病不收钱,每个月有90块钱的工资,谈到这份每月不足百元的薪酬,周本胜看起来似乎十分知足,“那会儿内地的医生每个月只有52.块5毛钱,将近他们的两倍,我算是高工资了!“问他当基层医生苦不苦,这个身形挺拔修长的中原汉子摇摇头,什么埋怨也没有,反而是一脸爽朗的笑容。
然而就是在这享受着“高工资”看似平淡的12年间,发生了一段让周本胜至今回想起来胸口都会温热的往事。
时间退回到1978年,到林芝地区工作第二年的周本胜,响应组织上要求知识分子踊跃下乡的号召,前往昌都沙贡乡做了10个月的乡下医生。这张照片便是拍摄于周本胜出发去沙贡乡的前几日,那时林芝下了一场薄薄的雪,考虑到沙贡乡艰苦落后的物质条件,周本胜的同事内心充斥着种种不舍,于是拿出相机来为他留念。
沙贡乡的生活条件与拉萨和林芝都不能相比,周本胜在当地10个月几乎没有见过汽车,每日出行的交通工具就是马。骑马来,骑马去,吃住行都在一起,亲密无间地和当地人融成了一体,撕生牦牛肉,吃糌粑,喝羊血,除了不会说藏语,在沙贡乡的周本胜活脱脱就是一个标准藏地农牧民的模样。曾经有一个朴实的乡民问他,你是不是藏族人?周本胜告诉当地的翻译说,他是。乡民又问他,那你怎么不会说藏语?周本胜笑着回答,我是藏族人,只是在内地长大,没有人教他说藏语。淳朴的乡民相信了,第二天,周本胜出门会诊,当地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地跟他打招呼,没有一个人以为他不是自己的藏族同胞。
在沙贡乡,周本胜不仅要替当地的百姓看病,有时还要替牲口出急诊。有一次深夜,周本胜只身骑马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上翻过了几座大山,去一位牧民家里替牦牛治疗传染病。路上乏了就在树下合上眼打个盹,沿途经过的树林时常出没各种野兽。如今回忆起来,周本胜仍有些后怕,笑言自己年轻时候胆子太大了。
10月期满,周本胜将要从沙贡乡离开,知道这个消息后,当地的老百姓纷纷提着家里新鲜的酥油、奶渣,自发组队欢送他,不一会儿,周本胜的家里便堆满了老百姓送来的礼物。周本胜感叹道,“现在每逢藏历新年,我去八廓街买奶渣,好坏不用尝,我一看便知。这都是从沙贡乡的百姓家里学来的!那段岁月,是我此生的瑰宝,真心似明月,千金亦不换。”
(责编: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