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人物

信仰的攀登——记中国铁建援藏干部第一人郑润怀

庞曙光    发布时间: 2011-03-10 16:16:00    来源:中华铁道网

  作为唯一入选中央企业和国家机关第六批援藏干部的中国铁建员工,郑润怀到西藏生活工作尽管只有短短半年时间,但通过这半年的亲身体验,使他由衷地爱上了这片圣洁而神奇的土地。

  2010年7月30日,在京西宾馆参加完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援藏干部培训班后,他和同批次的200余名干部一同乘专机抵达了日光城拉萨。经过短短两天适应后,他正式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西藏生活。

  郑润怀被任命为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质量安全监察处第一副处长,主要负责全区住房建设领域的起重设备及其他重要建材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准入工作。

  进藏前,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霍金贵专门接见郑润怀,亲切勉励他要明白“进藏是为什么,在藏期间干什么和离开西藏留下什么”这三个问题。由于是首次入藏,强烈的高原反应成为郑润怀面对的最大考验。连续几天头重脚轻,吃不香也睡不着,走路都像踩在棉花上一样,令人十分难受。在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办的欢迎会上,郑润怀被点名要求代表10名新报到的援藏干部发言。

  为了出色完成这第一项任务,他立刻召集大家,广泛搜集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讲话稿。欢迎会上,郑润怀的发言受到与会领导高度评价。

  “我是机械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又主要从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几乎没有接触过土建施工,但新的工作职责要求必须懂得全面,否则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对于郑润怀而言,困难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角色转换,待人处世、思维方式和心态都必须在短时间内从企业员工转到公务员角色上来。二是加强学习,通过勤奋学习来弥补不足,满足工作需要。

  作为建筑安全监管部门的干部,郑润怀始终秉承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收获成就和平安,工作中他一刻也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在海拔5500米高处的矿井,还是在广袤无垠的无人区,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是同批次的援藏干部中,出差频率最高,里程最长最远的人。有一次去昌都地区出差,单程距离就达1000余公里,乘坐越野车连续颠簸两天半时间。

  去年9月,郑润怀随自治区工作组到嘎隆拉隧道检查。全长3310米的该隧道是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平均海拔3700米。施工区域气候条件恶劣,穿越多条地质断裂带,岩体破碎,涌水量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安全压力极大。在宛如水帘洞的隧道内,郑润怀打着雨伞,淌着齐膝深的冰水,一直进到隧道掌子面,在详细检查每处细节后,他针对性地提出6点改进意见,要求施工单位尽快落实,严谨务实的作风赢得了同行者的尊重。

  在下基层调研期间,他了解到,在许多偏远牧区,尽管国家对适龄儿童实行免费教育政策,但还是有许多孩子上学困难。经过调查,他发现除了当地群众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外,师资流失严重也是重要原因。由于每个月只有500多元工资,根本留不住优秀教师。他当即与当地政府联系,并与另外两人一起,每人每年拿出2000元钱,共同以工资补贴的形式资助一位当地教师,以此来保障当地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此外,在给上级的工作报告中,郑润怀还将此作为重要内容,要求有关方面和部门通过一定方式,给予当地教育支持的建议。

  在西藏的半年,尽管孤身一人,但是当地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共同繁荣的场景,给郑润怀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与援藏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感情更是令他感动。每次下乡,当地群众都会热情与他们打招呼,并免费提供热水、酥油茶等,就像见到亲人一样。

  尽管自然条件艰苦,尽管照顾不了马上就要高考的孩子,但是郑润怀始终认为,这次宝贵的援藏经历是自己一生的宝贵财富,是人生新高度的一次奋力攀登。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