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下大决心配备少数民族的各级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
大量培养、配备少数民族的各级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必须下大决心,花大气力解决。
草案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
为了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人才,草案规定,自治机关要举办民族师范学校,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民族职业学校和民族学院;国家要举办民族学院,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民族预科班,专门招收少数民族学生;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更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培养的目的在于使用。草案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的干部中,“要尽量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即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优先予以配备。草案规定上级国家机关所属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的时候,应当优先招收当地少数民族人员。“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有招收人员的时候,要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并且可以从农村少数民族人口中招收。”
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反映少数民族干部、工人所占的比例太小,同少数民族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不相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草案从培养到配备、使用少数民族人员,作了一系列的重要规定。认真贯彻执行这些规定,将会有效地逐步改变这种状况。这对于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对于加强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的团结,都是非常重要的。草案还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招收人员时,可以从农村少数民族人口招收,以利于少数民族工人队伍的形成和壮大,这也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
摘自阿沛·阿旺晋美: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草案)》的说明,《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第231-23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根据当前民族干部队伍的现实情况,今后一个时期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主要任务应该是:
第一,在原有基础上有计划地扩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数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数量还不够,各民族的发展很不平衡,除了很少几个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干部高于其人口比例外,绝大多数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的干部比例仍低于其人口比例,有的差距很大,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求还很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应当积极努力,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扩大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使每个民族自治地方逐步做到民族干部的构成与当地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
第二,应积极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中高级干部和各种科技、管理人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从根本上说,必须立足于整个民族干部队伍的成长壮大,以适应全面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应把培养选拔各级领导骨干作为重点。少数民族干部中的各级领导骨干,是本民族、本地区干部群众中的优秀代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推动各项工作,团结、影响少数民族群众在党和人民政府周围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领导才能应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应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精心培养和挑选。要给少数民族的各级领导骨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领导干部的成长提供各种机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提到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关工作,让他们参与国家事务和自治地方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增长才干。同时,应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培养科技和管理干部,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要下决心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根据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后在民族工作中,要把着重点放在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上。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是要采取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加强对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提高,例如近年来实行的党校培训、专业进修、挂职锻炼、双向交流、参观考察等。实践证明这些办法是十分成功的。二是从少数民族干部来说,要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重任,下决心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当前要抓紧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商品、市场、管理知识,学习履行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研究和探讨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新路子。新形势对民族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干部要奋发图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胜任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为本民族的发展进步,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要下功夫办好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从根本上说,要靠发展民族教育。这是培养民族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主渠道。要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对现有的民族学校和民族地区有关大专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民族干部队伍输送更多各方面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