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午,援藏的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郭明文与三峡大学仁和医院麻醉科医生曾海波在送探亲家属返程途中,本欲在纳木错停歇一小时,欣赏一下当地的美景,不想却碰到一名小伙受伤倒地,昏迷不醒。见状,郭明文、曾海波以及他们的家属迅速上前进行急救,并联系车辆。40分钟后,小伙恢复意识,被送上前往拉萨医院的车。
郭明文与曾海波援藏的医院是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人民医院,因为当地医疗条件落后,他们这些援藏医生一去就是骨干。在这样一个海拔3000多米、空气稀薄、人烟稀少的地方,尽管日日与美景相伴,但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本欲游玩纳木错却变途中急救人
7月2日,记者电话采访了郭明文,说起6月30号发生的这件事,他一再称只是一名医疗工作者应该做的。原来,当日他和曾海波送前来探亲的家属去拉萨乘飞机返回宜昌,因为途经风景优美的纳木错,一行人便计划在这里停留一个小时。可正当他们下车准备游玩时,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显得束手无策。“我们走近一看,发现这个小伙子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处于昏迷之中。听旁边的人议论,好像是从马上摔下来的。”郭明文和曾海波一边向围观的人说明他们是医生,一边迅速对小伙进行初步检查,发现小伙子有呼吸和心跳,只是失去了意识,他们判断这个小伙子可能是受了脑外伤。尽管在纳木错景区有个医务室,但条件太差,小伙伤情又难以评估,这个时候唯有争分夺秒。于是,郭明文首先叫人联系车辆,准备送往拉萨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与此同时,郭明文和曾海波紧急对小伙进行先期抢救,“首先是让他平躺,吸上买来的氧气,然后将他的头部、颈部进行固定。”身为护士的家属也一直在旁边帮忙。在抢救过程中,他们惊奇地发现小伙的右下肢竟然是假肢,这更要求他们要小心谨慎,以防二次伤害。
经过40分钟的抢救,小伙的手脚能稍微动一下了,渐渐恢复了一些意识,围观的人也舒了一口气,纷纷对郭明文一行人的紧急相助赞不绝口。
此时,好不容易联系到的一辆面包车也赶来了,众人小心翼翼地将小伙抬上车,由小伙的同伴护送他赶往拉萨。送走了伤者,计划的一个小时游玩时间也所剩无几了。“因为怕误了机,后来我们就只是随便看了看就走了。”郭明文说。
7月正值多病季援藏医生难休息
在西藏的农牧区,5至6月份往往万人空巷,因为此时是上山挖虫草的好时节,当地人纷纷前往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寻找珍贵的虫草,一呆就是一个月。也正因此,很多人因为长期呆在高山上,而患上感冒、关节炎、肺部感染等疾病。下山之后的7月开始,去医院看病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因为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医务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限,因此援藏医生一去就是骨干。用郭明文的话来说,就是“白天坐门诊,晚上还要管急诊”。即便不值班,只要急诊科来病人,都会给郭明文他们几个援藏医生打电话。
7月1日晚12点多,一位来自云南、在加查修电站的民工因为吃野蘑菇中毒,已经回宿舍休息的郭明文又赶到医院急诊。“这种情况一般都要洗胃,可当时医院的洗胃机又坏了,我们只好用催吐、导泻的土办法让他把毒物排出来。”郭明文说,所幸,第二天早上这位病人已经大为好转。
终日与美景相伴也面临种种挑战
“这里的云很低,天很蓝,处处都是美景。现在的气候也很宜人,早上像春天,中午像夏天,下午像秋天。居住上一段时间后,真的会爱上这个地方。”郭明文发自肺腑地说。如今,与他一起进藏援助加查县医院的6名宜昌医护人员已在西藏度过了两个月,这两个月对他们来说,既享受着这里的纯净美丽,又面临着种种挑战。“刚来的时候头痛,乏力,适应一段时间稍微好了一点,但就算到现在,我们走路还是不能快,不然就会呼吸困难。”郭明文说,不仅如此,在藏区用水也是一大问题。其所在的医院尽管已修建3年了,但直到上个月底才通上水,而之前上班时都不敢喝水,因为担心要上厕所。因为水压低,即便宿舍只是在二楼,也经常面临没水,“有时候睡到半夜听到水流声,就要赶紧起来接水。”
更让郭明文感触深刻的,还是每次半夜从宿舍赶往医院急诊,虽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但因为当地野狗多,每次往返这段没人的夜路都要带上一根“打狗棒”防身。
除了这些,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各异等,让郭明文他们在藏区的日子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但郭明文表示,他依然很感恩这段经历,这也将会成为他一生中难忘的回忆。
原标题:宜昌援藏医生救活坠马小伙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