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援藏,有效解决用人“瓶颈”
如何结合产业发展,实现就近就业,是丹巴县就业局一直思考的问题。援藏队伍抓住当地水电开发的有利契机,通过“校企”联合方式,大力实施劳动力带岗培训,帮助农牧民转移就业。
近年来,丹巴县水电开发迅猛,如果全部投产,将新增就业岗位200个以上。在援藏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丹巴县就业局与水电开发企业、高校联合签订了“带岗培训”协议。成华区落实专项就业资金150万元,分两批选送122名丹巴县大中专学生参加带岗职业技能培训。2013年7月,第一批学员顺利完成学业。2013年8月,55名学员走进8家水电企业实习。3个月之后,学员们通过职场“双选”方式,正式进入企业工作。“带岗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了一批马上可以用的专业人才,及时有效地解决了用人‘瓶颈’问题。”当地水电开发企业负责人说。
在人才培养方面,成华区、青白江区的环保、水务、住建、司法等部门,共派出60多名干部人才,到丹巴县各受援单位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大力实施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项目”,95名医技人员到丹巴开展无缝短期服务,培训医技人员450余人次。
成华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治医师陈姝,是生长在丹巴的藏族人。2012年6月,陈姝参加了全省第二批“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虽然我的力量很微薄,但很想为家乡做些事情,来援藏义不容辞。”丈夫李茂琳辞掉工作,陪同爱人一同去丹巴,他对陈姝说:“哪里都能找到工作,我要去照顾你,支持你的工作。”
到丹巴后,陈姝挂职丹巴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她加班加点地工作,找同事、领导谈心,了解医院情况,探索解决困难的方法。工作之余,她先后撰写了《丹巴县妇幼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医院缺陷管理整改》等,并编制了《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等系列宣传手册。
妇幼保健院关于儿童保健的内容很单一,仅仅局限于称重、量身高、听心肺功能。陈姝来之后,开展了很多新项目。新的仪器和药品买了回来,视力听力筛查、神经运动检查同步进行,并开展了儿童智能发育评估。她还举办了育儿讲座,为脑瘫儿童联系了免费救助项目。“保健工作不能停,我希望把一技之长尽快传给其他医生。”陈姝说。
2012年7月,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高中数学教师李潇也成了援藏队伍的一员,挂职丹巴二中副校长。基础薄弱、缺乏优秀老师……刚到丹巴,李潇就感觉到当地教育与成都的差距。当时,本该放暑假的他,却给学生们进行义务辅导。从食堂到教室,一路上都能听到同学在喊“李老师好”。
为推动学校教师的成长,李潇还与几位当地年轻教师“结为师徒”,除了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外,每周还要上一节示范课。李潇还就高三学生管理、教师培训等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选择援藏,让我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李潇说。
(责编: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