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动态

成都龙泉驿区对口支援甘孜:让藏区与我们同步

周玲玲    发布时间: 2014-02-07 10:48:0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原标题 成都龙泉驿区对口支援甘孜:让藏区与我们同步

  “让藏区小学与我们同步”——成都市龙泉驿区对口支援甘孜县纪实

  对教师杨元建来说,这个寒假是忙碌的:忙着打理半年未回过的家,忙着照顾老人小孩,更忙着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们设计与众不同的课堂教案。

  杨元建是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援藏教师中的一员。他同其他援藏教师一样,已经许下“让藏区小学与我们同步”的庄重承诺,将自己融入甘孜县的那片蓝天、那片草地。

  让藏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甘孜县是广袤藏区甘孜州北面的地域中心。自实施对口援藏开始,成都市龙泉驿区就对口支援甘孜县,在新一轮的对口支援中,龙泉驿区再次选择了甘孜县。

  龙泉驿区自2000年开始,陆续向甘孜县教育事业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选派支教教师140余人,先后完成了标准化幼儿园建设、龙泉希望小学、二完小技术装备、教学综合楼建设等多个援助项目,使甘孜县教育的硬件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第一轮教育援助取得了一些实效,但就推进甘孜民族教育整体跨越发展而言,成效还并不明显。”龙泉驿区在甘孜县教育局挂职的干部唐晓辉说,“援助的目的,归根结底是提升甘孜民族教育的自身发展能力。关键还是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

  龙泉驿区与甘孜县经反复研讨,确定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托管共建工程”,把甘孜县二完小纳入龙泉驿区小学教育集团,定期参加龙泉驿区小学教学技能竞赛、教育科研研讨、学生艺体特长培养等活动;通过“一年适应,两年融入,三年同步”的规划发展,把二完小创建成藏区一流、甘孜州第一的区域合作示范学校,由此带动全县、全州的教育发展。

  援藏教师都是学科骨干

  “并不是谁想去甘孜县就能去!”唐晓辉说,龙泉驿区选拔援藏教师,不仅要身体素质好,还必须是学科的骨干教师,能在高原草地带好头、做好示范。

  援藏教师来到甘孜县,改变从身边的点滴开始。在甘孜县二完小,他们担任校长、副校长和中层干部,与当地教职员工共同管理学校,并帮带提升管理水平;担任语数外等学科教研组长,示范带动二完小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杨元建是参与援藏的骨干教师之一。去年8月,已经结束第一期支教的他,申请再到甘孜支教一年。这次,他还带上了同样为骨干教师的妻子朱国琴。在教学实践中,杨元建根据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5+5+25+5”模式,即5分钟复习、5分钟预习、25分钟新课、5分钟检测的科学课堂结构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他所带的两个班,期末统测获得甘孜县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

  “硬件条件是基础,软件提升是关键。”杨元建认为,要“让孩子们有书读”,更要“让孩子们读好书”,空凭一腔热情是不行的。只有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模式、探索符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特点的新方法,才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与内地的同步发展。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甘孜县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冬天极为寒冷,支教的老师们克服了高寒缺氧等困难,积极主动地为学校服务。无论是当地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一提起支教老师,都竖起大拇指。

  “以往,很多支教活动只有3个月,老师也不知道学生的水平怎么样,就‘风风火火’地来了;而当学生刚熟悉老师的教育方法和特点,老师又‘风风火火’地走了。”正在甘孜县的支教老师刘晓慧说,“一阵风”式的支教不仅起不到太大效果,反而会打乱当地学校的正常教学进度。

  龙泉驿对口援助甘孜以来,便将支教老师的支教时间定为一年,并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延期。据统计,支教老师每周课时最高达31节,平均课时22节。

  “有人觉得支教很苦,苦不堪言;有人觉得支教很单调,没有一点儿乐趣。而我觉得支教仅仅是换了一个工作的地点而已。无论在什么地方当教师,都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刘晓慧说。

  经历“托管”,甘孜县教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甘孜县二完小的学生从600多人一下子增加到800多人,成为了甘孜草地让牧民群众最放心的学校。甘孜县教育局副局长洛德自豪地说:“二完小现在可是草地上最好的学校,可以和内地小学媲美!”(记者李晓东通讯员鲁磊)

(责编:王东)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