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对口支援

镌刻在雪域高原的山东印记

贾瑞君    发布时间: 2011-09-01 13:38:00    来源:大众日报

  编者按

  对口援助西藏日喀则地区,是党中央交给山东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16年前,第一批山东援藏人走进日喀则,从此,山东人在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扎下了根,与藏族同胞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专家、教师,不畏严酷的自然环境,克服难以想象的生活困难,给藏族同胞送去了党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带去了山东人民的深情与大爱。他们无怨无悔地履行使命,为日喀则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雪域高原留下了串串闪光的足迹,在藏族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从今天起,大众日报推出“山东援藏在日喀则”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7月21日,记者来到日喀则,恰逢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街道焕然一新,熙来攘往的人群中藏汉同乐,路边店铺和藏族人家飘扬着国旗和经幡,民族风情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喜庆的日子里,记者与藏族群众交谈,他们总要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山东人!”

  这发自肺腑的声音,是对山东援藏工作的最高褒奖。199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确定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5市分别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的白朗、日喀则、昂仁、聂拉木、南木林5县(市)。16年间,先后选派6批315名干部、347名技术人员和320名教师到日喀则工作,他们把异乡当故乡,尽心尽力为藏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资金援助与技术、人才援助结合起来,把生产性项目与非生产性项目结合起来,极大改善了受援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75个藏鸡蛋背后

  白朗县巴恰乡恰仓村是只有47户342人的村子。近段时间,村民格外高兴。因为他们村里第一次有了卫生室,并建起了洗澡堂。

  7月25日,记者来到村里采访,45岁的普琼说,过去他和家人都是每年秋收忙完,男女老幼到村外的年楚河洗澡,很多人基本上一年就洗那么一次。第六批援藏干部来到后,决定为村里修建一座洗澡堂。经过公开招标,不到半年时间,澡堂就建好了。普琼拉着记者来到村后,让记者看看这座刚刚建好的澡堂――那是一座4间平顶的水泥房子,房顶是4个太阳能热水器,每次可供8人同时洗澡。普琼和几个村民还特意去体验了一番,“热乎乎的水喷洒下来,比在年楚河洗澡舒服多了。”

  澡堂紧挨着村委会大院。在村委会办公室的一张床上,记者看到一个大筐子和一只水桶里盛满了鸡蛋。村委会里还收鸡蛋?普琼笑着摆摆手告诉记者,这些鸡蛋是准备送给山东援藏干部的。原来,为了感谢山东援藏干部多年来给村里修建的大棚、铺好的道路,尤其是第六批援藏干部到来后,给村里新建了卫生室和澡堂,大伙决定为他们送去自家养的鸡蛋,原则上每户10个。普琼说:“我是党员,应该起个带头作用,我就拿了11个。”其他4名党员也多拿一个鸡蛋表示感谢。很快,475个鸡蛋放到了村委会办公室。8月27日,普琼和另外两名村民代表,把鸡蛋送到了援藏工作组住处。475个藏鸡蛋背后,是藏族同胞对山东省援藏人员的深情厚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16年来山东援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1995年开展对口援藏工作以来,山东省共实施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项目800多个,援助资金、物资16.76亿元。其中,60%以上的援藏资金集中投向了农牧区和农牧民,先后重点实施了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新农村建设、偏远地区太阳能照明、农牧区饮水安全、白内障复明、大骨节病村迁建、卫生院(室)扩建、农机具购置等民生项目;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农牧区学校29所,希望中小学36处,完成了地区医院等公益项目建设,缓解了上学难、看病难。大批民生项目的援建,让广大农牧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让农牧民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