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快捷 便利 发展

首页 > 交通频道 > 交通要闻

敦煌:进藏“旱码头”的历史记忆

米玛 常川 陈敬 卢明文    发布时间: 2014-09-19 14:18:00    来源: 西藏日报

  1954年12月26日,青藏、康藏(今川藏)公路通车典礼后的第二天,青藏公路“向北延伸”的另一重要路段——格尔木至敦煌的公路也抢修通车了。

  “这条公路是青藏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格尔木未通火车之前,进出藏物资、人员大都走此线,柳园、敦煌等地作为物资、人员转运站,被誉为进藏‘旱码头’。”青藏公路分局党委书记赵伟文说。

  从初期的几顶帐篷,一口大锅,拾牛粪、化冰雪、烧汤煮饭,为过往人员充饥驱寒,到建设土坯房子,住房、办公室、食堂、客房一应俱全,青藏公路运输配套设施逐年建立健全了起来。

  “其中,峡东、柳园、敦煌等地,因为是总站、大站,不仅是司助人员记忆深处的家,当年在全西藏都是非常著名的地方。”赵伟文书记说。

  1958年,兰新铁路修到了甘肃省瓜州县一处地图上没有的地方,在这块连接着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的交通要道上修建了车站。因为离车站西南方向10公里处有个叫红柳园的古老村落,它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因此便将这个车站定名为柳园。

  我们“青川藏公路通车60周年巡礼”采访组原本打算前往柳园,从柳园一路采访过来。但是柳园是座小镇,西藏运输总站撤离之后,人员全部撤离,当年的建筑物等“遗迹”踪迹全无,于是,我们把采访重点放在了另一运输总站——敦煌。

  7月初的敦煌,闷热异常。

  在市区南面,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找到了当年西藏运输敦煌总站所在地。这里已是一片热闹的建筑工地。正在深挖的地基,看得出即将要建设的建筑物规模非同一般。

  让我们出乎意料的是,听说了“西藏来人了”,定居在附近、当年运输站的老职工、常年跑青藏线的老驾驶员主动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向我们讲起了西藏运输敦煌站的“前世今生”。

  “除柳园外,敦煌是这条线上最大的运输站。”“最多时,每天接待三四百人。院子里、公路边停满了西藏的车,是当时敦煌最热闹的地方。”“从柳园到格尔木共有6个运输站,五百多公里需要走3天。”……

  杨志寿,81岁,从1955年以来,开着“老解放”车,奔波在青藏公路上,直到1988年退休。他对这条路的熟悉程度,“就跟自家院子一样!”

  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让杨师傅非常知足。他执意从隔壁的小卖部买来矿泉水,招待我们这些“西藏来的客人。”

  王安义,58岁,从1972年以后就在敦煌运输站当厨师。运输站撤离后,他也到西藏驻格尔木运输总公司第三分公司当驾驶员。

  敦煌西藏运输站地处敦煌市文庙社区新建路。用施工墙围起来的工地周边,是一座座普普通通的居住楼,散居着十几户从西藏公路运输线上退下来的“老交通人”。

  1987年,从敦煌运输站退休的赵根安的家,就在马路边一栋楼里的第四层。从他家的窗户往东看,曾经的敦煌西藏运输站所在地一览无余。

  据他介绍,运输站撤离后,为盘活这片近两万平方米的“西藏的土地”,西藏自治区交通厅与自治区旅游部门合作,试图将其开发成旅游宾馆饭店,但几经周折,最终没能成功。如今,被敦煌市政府收回。

  “听说还是要建成旅游饭店,规模非常大。”赵根安说。

  今年81岁的赵根安,1956年作为“工程队”的一员,参与了格尔木至那曲段青藏公路的整修工程。1958年分配到敦煌至格尔木线上的花海子运输站工作,1967年来到敦煌运输站,直至1987年退休。

  “运输站最多时员工80余人,工作量很大,但大家都非常热闹开心。”

  从窗户里向外看着热闹的工地,赵根安说:“敦煌西藏运输站再也不存在了,心里空落落的。”

  从柳园至拉萨不到两千公里的青藏公路上,曾经建有大大小小17个运输站。对于那个年代的司乘人员来说,“运输站就是家!”而对于赵根安们来说,运输站不仅是家,是青春的怀念,更是情感的寄托、是根、是生命……

  “所以退休之后我们把家安在运输站的周围!”赵根安说。

  原标题:敦煌:进藏“旱码头”的历史记忆

(责编:冯登宁)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