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父辈的工作而在西藏度过童年和青年时代,然后工作生活在西藏,他们被大家称为“藏二代”。西藏,对于他们而言,是“异乡即故乡”。他们不能与家人团员。
首届“印象西藏”摄影作品大赛参赛作品:神湖月出 摄影:奎涛(云南)
敖超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敖超是典型的“藏二代”, 3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就抱着他,坐着汽车进藏了。“自从1984年父母调回重庆后,28年来,只和家人过了一次中秋节,由于爱人的生日离中秋节很近,2007年,专门抽空回内地去给她过了一次生日,这也是我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回内地和家人过的中秋节。”敖超这样说起自己过中秋节的经历。
“最难忘的一次中秋节,是16岁那年,父母内调回了内地,那是我第一次在西藏独自过中秋节,幸亏有一帮同学,虽然他们的父母都在拉萨,却跑来陪我过节,现在还印象深刻,感动得很呢。”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敖超滔滔不绝地说着。
直到现在,每年的中秋节,敖超还是会和朋友们一起吃饭、喝酒、聊天。从襁褓婴儿到不惑之年,敖超在西藏度过了他生命最美好的时光,事业、朋友、情感的寄托都在这片雪域高原上。以前,每当过中秋节的时候,他给父母写信诉说思乡之情,诉说自己的相思之情;现在的中秋节,他总是记着两件事,一个是给父母妻儿打电话,另一个是给父母寄点钱,略表心意。
“每当过节的时候,都特想回家陪父母,但一方面由于工作的需要,每年的中秋只能在西藏度过,另一方面由于我成长的经历,西藏如同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和寄托,因此觉得在西藏过中秋节也很有情趣。”敖超动情地说,“正如今天,每当路过曾经读书的学校、踢过球的草场、参加过少先队活动的罗布林卡……我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虽然过去是无法重复的,但是却印刻在了我的生命里。”
“等我退休了之后,一定回内地好好陪陪父母,那时就可以和家人共度佳节,不用每逢佳节倍思亲了。”敖超乐呵呵地说道,流露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今天的西藏,有数不清的象敖超这样的“藏二代”,甚至是“藏三代”,他们生在西藏,长在西藏,视西藏为自己的生命,视西藏为自己的家乡。
(责编: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