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印象西藏
别致的民族风情
 
田翠芝   发布时间:2012-09-08 07:30:00   来源:《文史月刊》

  编者按:“支边青年”,是一个颇具沧桑感的话题。一提起它,人们就会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大量北京、上海、天津的知识青年,奔赴新疆、云南、黑龙江等地屯田、农垦,他们在边疆风餐露宿、艰苦奋斗的事迹,已成为史册上的一个亮点。其实许多人并不知道,在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那时也有一批热血青年,在毫不声张中,悄悄告别亲人,踏上遥远的路程,去到自然条件更为艰苦的西藏高原事农、戍边。由于各级报刊一直没有涉及此事,使河南青年进藏支援边疆建设的往事,成为一段多年来鲜为人知、被尘封的历史。作者有幸是当年进藏支边青年中的一员,现将当年的情况挂一漏万地写出来,既供大家粗略地了解,也为纪念当年那段流金岁月。

  藏民族是祖国历史的活化石,至今衣食住行还保留着古朴的色彩。譬如他们的服饰,大袍、长裙,明显有唐朝特色;他们吸食鼻烟、穿高底鞋的习惯,明显是清代遗风。但由于自然气候特点,也有别致的民族风情。人们总结的西藏四大怪“一只胳臂露在外,光喝油不吃菜,牛粪饼子街上卖,秃头老鹰当神待”,就是这别致民族风情的风趣写照。

在西藏随处可见玛尼堆
在西藏随处可见玛尼堆 来自昵图网

  藏族同胞的宗教情结很浓,他们虔诚地信仰着藏传佛教。西藏高原到处都有寺庙和玛尼堆,寺庙里点着酥油灯,经常有手持转经筒的藏族老乡来顶礼膜拜、烧香磕头;玛尼堆就是“石头堆的神墙”,多在道口和山顶。玛尼堆上用五彩绸布牵起来的经幡,也很美。我们还看到过磕长头到拉萨朝圣的藏族老乡。他们立正身子,举起双手,虔诚地磕下去,慢慢爬起来,走到手触摸的地方再接着磕,执着地这样丈量,直到目的地。有些磕长头者,来自青海、四川等地,一般是全村或几户人家,兑钱、兑干粮选派一个人,磕长头去拉萨。为了显示虔诚,出家门就开始磕,就是在雪山上也得磕,遇到河流没办法磕,就估量一下河道的宽度,在岸上补磕。有的磕长头者,成年累月,才能到达拉萨,不畏艰难、不言退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拉萨的八廓街恢复了转经传统,每到下午大昭寺门前和周围人多如浪涌,大家围着大昭寺转。有的是烧香拜佛,有的是看热闹,有的是做生意,一派祥和景象。

转经的老人
转经的老人 来自百度图片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