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艺术长廊
浅谈藏族民间文学中的民俗因素
 
   发布时间:2014-02-09 07:3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综合

  民间文学,也称口碑文学,是指长期流传在民间的、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并采取口传心记方式传播的,以反映人民大众生产、生活、社会活动等各方面内容的区别于作家文学的特殊文学形式。民间文学不仅有教育、审美、娱乐、认识等功能,而且还是人们研究民俗文化的可靠资料。

  一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俗语,它简练通俗,含义深刻。谚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深”,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藏族谚语叫“当白”、“卡白”,“白”在藏语中是比喻的意思,是把成语、俚语、俗语、惯用语、格言、歇后语都包括在里面的。所以藏族谚语的内涵和外延都比一般意义上的谚语丰富。一般说来,藏族谚语简短、工整、对仗,具有可读、可唱、易记的特点,通常还可以配上舞蹈。在藏族丰富多彩的文学遗产中,谚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藏族语言的精华,极大地丰富了藏族的口头文学,是藏族世世代代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藏族谚语犹如草原上的花朵遍地开放,数量之多难以估计。它反映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形色各异。既有大量的生活经验之概括总结,又有交友、恋爱的行为原则;既有正确观察事物,追求真理的方法,又有对团结奋斗、勤俭节约的规劝。

  “在藏族社会中,一个人掌握谚语的多少和是否能确切加以应用,往往成为人们衡量他是否有口才、有才智、有常识的标准,也是他受到人们尊重的条件之一。”所以对藏族而言,说谚语、用谚语本身也是一种民俗事项。正如藏族谚语中所说的“话无谚语难说,器无把柄难拿”,“青稞酒香是酒醇,说话悦耳是谚语”。藏族民间谚语中有大量反映精神民俗的内容。例如:

  “河水的源头是雪山,佛法的源头是释迦。”

  “若无今修行苦,哪有来世极乐天。”

  这两则谚语说明了佛教的来源,反映了藏族宿命论的观点,他们坚信人的命运是前世定的,只有一心向佛,潜心修炼才可能在来世获得幸福。

  在藏族的谚语中还反映出了自然崇拜,如对天、地的崇拜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如:

  “天有眼能识别好坏,地有灵能奖惩善恶。”

  反映的是藏族认为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

  在藏族民间浩如烟海的谚语中还有反映藏族生产、生活经验,居住、饮食等内容的民俗。而诸如《萨迦格言》、《格丹格言》中则大多是以宣扬宗教信仰以及辨别智者、愚者之法的有关心理、信仰内容的民俗。“……可以说,谚语作为不同民族的人民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火花、语言中的精粹。因为根植于各具色香的民族的泥土中,才放射出它别具一格的异彩来;才更具有除文学价值之外更多的文化的科学的价值来。”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