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是劳动人民世代智慧的结晶和总结。它将丰富的内容用浓缩、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其表现形式生动活泼,有声有色,诙谐有趣,说理有力,具有很强的哲理性、时代性、地域性、阶级性。
谚语内容极其广泛,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大体可分为社会和生产生活两大类。社会谚语包括历史时政、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事理等,一般都富有启迪和教育意义。如:
“要像柱子一样端直,要像柱基一样坚实。”
“艰难的时候,不要多叹息;安乐的日子,不可太得意。”
“酒醉了有清醒之时,财迷了无明白之日。 ”
“贤者婉言使役,他人似闻父言;恶人恶语威胁,恩人会变仇人。”
这些谚语教导人们如何处世,如何做人。尤其强调人的品行、道德的重要性,规劝人们树立良好道德观、生活观。生产、生活类谚语涉及农、林、牧、副、渔、商、自然现象等各个领域,对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如:
“播种不用翻黄历,静观草木悄悄变;”
“杨柳吐叶如狗牙,赶种青稞莫迟延。”
这些谚语不仅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生产、生活的总结,而且是对日常生活进行了细微观察的结晶。
从谚语中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智慧、处世哲学、审美观和其他特点,也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产方法等发展变化的历史痕迹。因此,谚语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