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幸福足迹
 
幸福院里笑声甜——走进民族团结家庭薄金清一家
时间: 2014-05-21      王莉      来源: 西藏日报

  开栏的话:

  “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2月,西藏与全国同步启动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个人自荐和单位推荐等形式,共从报名参选的1157个候选家庭中评选出100户西藏“最美家庭”,并择优选出10户家庭推荐给全国妇联。在15日上午结束的全国“最美家庭”表彰大会上,由藏、汉、回组成的民族团结家庭代表薄金清和西藏音乐家庭、西藏职业妇女代表央京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为了营造共创好家风、好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西藏日报从今日起开辟《寻找最美家庭 我们的价值观》专栏。

  敬请关注。

薄金清老人和巴桑在自家院子里修剪花草。姚海全 摄
薄金清老人和巴桑在自家院子里修剪花草。姚海全 摄

  4月末的一个清晨,下过一场雪之后,天空刚刚放晴,温柔的阳光洒满薄金清夫妇家郁郁葱葱的小院,携手走过54个春秋的夫妇俩在阳光下开始了一天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

  走进薄金清老人的家,小院被两位老人打理得井井有条。“我的老家在河北省灵寿县。1956年参军,在63军188师服役,从事话务工作。”拿出家里的好烟,倒上醇香的酥油茶,在浓浓的香味中,老人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了,全家现在有18口人,其中有两个重孙。我们这一家可热闹了,我是汉族、老伴是藏族、二女婿是回族。我们一家从来不吵架,一家人总是和和气气的。”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的话像是开了闸的河水,滔滔不绝奔涌而出,眼里全是幸福。

  “我家当时住在现在的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13岁就参加革命。因为当时我的表现好,14岁就被组织送到西藏公学(现西藏民族学院)学习汉语。刚学了3年,就提前回到拉萨参加革命和建设。”性格直爽、非常健谈的老伴巴桑端着风干牛肉招待我们的同时,也加入了聊天的行列。

  “那时,我在自治区气象局一边从事翻译工作,一边从事气象观测。每次观测的数据都交给老金(巴桑对薄金清的爱称),一来二往,我们就产生了爱情。当时结婚时,婚房是一座牛毛编织的帐篷,招待客人就是从组织申请得到的一斤水果糖!”

  回忆起恋爱和结婚的经历,巴桑老人开怀大笑的同时,幸福的眼泪夺眶而出。

  婚后,薄金清夫妇的4个孩子相继呱呱坠地。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夫妇俩在八一农场附近开荒种地,种土豆、种白菜,没有肥料,就到拉萨街头拾粪便给地添肥,生活很艰辛。随着孩子们一个个参加工作,家里的条件也一天天得到改善,尤其是近10年来的变化最大。2008年,薄金清老人通过贷款等方式,筹资80多万元,修建了700多平方米、有22间屋子的新房,花了10多万元重新购买了新家具、家用电器,把整个小院布置一新。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