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幸福足迹
 
藏族妇女在家门口“编织”幸福生活
时间: 2014-03-14      张晶 张京品 呼涛      来源: 新华社

  “以前每天都围着灶台转,现在回去热腾腾的饭菜已经等着我了。在家说话越来越管用了!”西藏高原绒花农牧民编织专业合作社的德吉央金告诉记者。

  春寒料峭的3月,雅鲁藏布江在西藏山南地区的腹地奔流而过,远处的雪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德吉央金所在的合作社位于山南地区曲松县贡堆村,从2009年成立到现在,合作社已经由5个人壮大到237人,产品也由单一的卡垫发展成披肩、卡垫、藏毯、藏被等,销售业绩从零逐渐增至40万元,销售的区域也由曲松县城向整个山南地区辐射。

  进入一个传统风格的藏式庭院,记者看见几十个技巧娴熟的妇女正有条不紊地梳理羊毛、捻羊毛、纺羊绒、染线……五颜六色的围巾、藏毯挂满了小院。靠近墙根的地方是一个柴火织起的锅灶,上面架着大大的染缸,缸里大量的核桃壳是藏族手工编织时染色的传统工具。

  腼腆的德吉央金聊起编织技巧来却是滔滔不绝:线的粗细必须一样,穿线时不能拧太紧,要不然边缘就不平整,纺线时力气要适中,要不会影响纹路的美观……

  “现在我每年的收入比在矿上打工的老公少不了多少。”已经成为合作社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德吉央金说,现在她在家和合作社里都很有发言权,感觉自己真正成了“半边天”。

  编织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索朗曲珍告诉记者,村子里900多人,以传统农牧业为主。以前农闲时节,男人们会去附近的矿上或者县城里打工,女人们就在家守着。

  “女人要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还有家里的牲口和农田,劳务输出很困难,能不能在家门口实现收入增长呢?”从2009年开始,当时是村委会主任兼妇女主任的索朗曲珍,就一直在想如何带领村里的妇女寻找致富途径。

  长期以来,藏族的手工编织业一直与农业和畜牧业并列为西藏的三大传统产业,编织技巧非常普及,几乎家家都有一部编织机、一柄纺线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充满民族特色的手工艺产品逐渐受到市场青睐。索朗曲珍想,何不利用农闲时间用大家本已经很熟悉的技能赚钱呢?

  最初,只有4个人加入到她的“创业队伍”。没有设备,她们就从家里自带编织机和纺线锤;没有资金,她们就向村委会借来1000元白手起家;没有纺织工,她们就四处到乡亲们的家中去动员……

  后来,曲松县妇联拨给编织厂2万块钱,驻村工作队又帮助她们争取到30万元的扶持资金。在她们的带动下,近100人加入到合作社。

  近几年,合作社还选派了“业务骨干”去临近的县学习编织技术。“以前披肩质感不好,感觉会扎人,学习了新技术后解决了这一问题,还能手工给披肩制成精致的花纹,改良后的新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索朗曲珍说。

  目前,合作社已经开始申请品牌商标。在县政府的扶持下,宽敞明亮的厂房也在不远处竣工。索朗曲珍说,未来合作社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拓展销售渠道,并重视对产品的包装。

  “谁说女子不如男!村里的男人现在都对我们刮目相看,说女人现在了不得,在家门口就能独当一面了!”索朗曲珍说。

  原标题:藏族妇女在家门口编织幸福生活

(责编:于超)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