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幸福足迹
 
维巴村——沿着传说的脉络回溯
时间: 2013-05-24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普布日追寺。

  村落特点:维巴村位于夺底乡北部,它四面环山,水源充足,气候独特,具有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的先天优势。境内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村中有东噶泉水,它一年四季不冻,且具有夏天冷、冬天热的特点。维巴村民过去以采石为主业,近两年为了环境保护,开始向旅游业转型。村民观念意识发生转变,开始建起家庭旅馆和观光大棚。总之,是一座既有人文景观又有山水风光,既有历史沉淀又有时尚气息的小村落。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这种开头很容易把听故事的人吸引到年代久远的传说氛围之中。如果这样的传说被拍成电影,维巴村会是一个完美的拍摄地点。

  四月的西藏依旧是雪山绵延。普布日追寺静谧无声地耸立在雪山旁边,脚下就是阡陌纵横的维巴村。高原的日照仿佛是位经验老道的灯光师,强光打在寺庙的金顶,阴影铺陈在村落的屋檐,轻易地将这景致烘托成一个古老传说开场的布景,只等着讲述者沉稳的声音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我们面前的讲述者是72岁的桑木老人。

  虽然交流需要借助翻译的帮助,但是老人语气里的那种如同亲临的戏剧张力还是突破了语言障碍成功地打动了我们。老人说,很久很久的一天下午,一支金色降魔杵从天外突然降临,落在维巴村旁的山巅。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神迹。但是奈何这宝贝法力过大,当地根本没有人能够操控,于是请来了色拉寺的高僧施法。高僧认为这个降魔杵的巨大威力会打扰小村落的宁静,便将它带回了色拉寺。但是却在降魔杵降落的地方修建起了一座寺庙,用以保留这法器的灵力神通,使它能够继续保佑这一方水土。降魔杵在藏语里读作“普布”。于是就有了维巴村的普布日追寺。

  这样的传说在西藏并不罕见。事实上西藏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着类似的神迹广为传播。但老人讲述的后半部分就比较有趣了。说是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感应到了普布日追的祥和气息,觉得维巴村是个天地钟灵的地方,专门留下来小住了几天。晨起梳洗完毕,侍女将她的洗脸水泼在了对面的山坡上,一夜之间,山坡开始长满绿油油的青草树木,村庄便从此开始风调雨顺起来。这就是维巴村的传说版兴旺史。

  传说固然过于浪漫无凭,时间顺序上都会出现偏差甚至混乱,但仍然有其逻辑可以探寻。如果说故事的上半部分用一种超现实的风格表现了该地区藏族人民的一种基于宗教的文明启蒙的话,下半部分则可以解读成这个民族对外来文化和经济的开放态度。尽管这个传说将这样的发展进程浓缩到了以村庄为单位的微观层面,然而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村落传说以及其中隐含的信息交织串联成了整个西藏的文明进程。

  桑木老人在维巴村生活了一辈子,经营起了一个八口人的大家庭。女儿女婿和老两口住在一起,两个小儿子在拉萨做生意。孙子已经在县城中学上了高一,个子窜得很高,每次回家都风风火火的。家里养了十八头牦牛和为数不少的山羊。经济条件算得上小康。他每天虽然还坚持干些活计劳作,但已经是从锻炼身体的角度出发了。悠闲而有序的生活,使老爷子有的是时间去回顾并讲述那些或虚或实的旧事。

  以70多岁的高龄来说,桑木算是很健谈的。有时候翻译还没来得及翻完上一句,他下面的故事情节又开始进展了。他的讲述延伸到了并不久远的时代。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