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幸福足迹
 
[西藏各地]幸福在哪里?幸福在我们的心坎上
时间: 2010-09-01      玉珍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如今,西藏扫盲人口覆盖率达100%,农牧民免费医疗经费提高到人均140元,人均预期寿命由上世纪50年代的35.5岁增加到67岁,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喜人景象。

  在拉萨市少儿活动中心的寒假补习班里,老师正在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英文辅导,在这个课堂里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在拉萨市第三小学上二年级的央卓小朋友说,英语很重要,过来上补习班就是希望下学期英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今天的西藏,推行藏汉双语教育,几乎所有的藏族学生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西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政府还对农牧民子女实行义务教育“三包”政策,让农牧民子女充分享受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目前,西藏中小学“三包”经费标准已达到小学平均每生每年1200元,初中平均每生每年1350元。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建立了内地西藏班,使更多的农牧民孩子在内地较为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教育让如今的藏族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更为广阔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那曲牧民琼巴的两个孩子都是在县医院出生的,出生前几天做过B超,孩子出生后第四天接种了疫苗。如今在西藏,大部分孕妇在怀孕3个月后就开始享受这种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医疗保健。

  目前,西藏已基本建立起以农牧区医疗制度为主、包括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广泛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制,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对农牧民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100%报销。

  另外,西藏正逐步在城镇建立起以合作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起了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与此同时,以农牧区为重点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也迅速发展,孕产妇死亡率由1959年的50%下降到7%左右,婴儿死亡率由43%下降到5.7%。

  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到住上安全适用的新房,从给“铁牛”喂草到全拉萨拥有1.08万辆私家车,从“一穷二白”到吃饱穿暖不再是梦想——弹指一挥间,50年光阴过去,西藏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拉萨市八廓街附近的鲁固居委会,50年前被当地群众称为“邦仓”,藏语就是乞丐居住的地方。今天,昔日的“邦仓”已旧貌换新颜,困难户全部脱贫。

  次仁曲珍老阿妈在这里生活60多年了,两个儿子都在八廓街做生意,一家人住在一栋两层的安居房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有时去稍远的寺庙朝拜,也都是儿子开车送她去的。

  50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截至2007年底,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65平方米。

 

(责编:鹤喆)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