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幸福足迹
 
从拉萨百姓衣食住行感受西藏50年的巨大变化
时间: 2010-05-25      巴桑次仁      来源: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两名老阿妈在转经
3月14日,两名老阿妈在转经。

卖包子的藏族姑娘掀开蒸包子的大锅
3月14日,卖包子的藏族姑娘掀开蒸包子的大锅。

77岁的藏族老阿妈吉洛在院里用太阳灶烧水
2009年7月22日,77岁的藏族老阿妈吉洛在院里用太阳灶烧水。(新华社记者觉果 摄)

  民主改革深刻变革了旧西藏生产关系,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昔日饱受三大领主残酷压迫和剥削、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难以保障的广大农奴,从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农具和牲畜,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获得享有劳动和劳动成果的权利,激发出发展生产、创造幸福生活的无限活力。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实施农村“三个长期不变”、教育“三包”、农牧民免费医疗、农牧民安居工程、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等政策,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极大改善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拉萨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昔日民主改革的前沿。民改50年来,拉萨广大市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是民主改革给高原人民带来幸福生活的缩影。

  民改50年来,西藏首府拉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政通人和,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广大市民都不约而同地说:“民改50年里,我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衣:从衣不蔽体到满箱满柜

  自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拉萨市民紧紧依靠党的特殊优惠政策,开始闯市场、跑运输、搞采集、办实体、做生意、赚大钱,鼓起了腰包。居民的收入多了,生活也渐渐地好了起来。这一切在“衣”这个字上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在旧西藏,除了贵族,一般拉萨人哪有件像样的衣服,有一身藏装穿是相当不错的——这个藏装既是衣服,又是被褥,而光着脚没鞋穿的则更是不计其数。反观现在,拉萨市民在穿着上非常讲究,变着花样穿起各式各样舒适漂亮的服装。上世纪70-80年代的时候,先是有了“劳动布”,穿着耐用。后来又多了“的确良”、“卡几布”等。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那些布料、款式都比较单一的衣服几乎看不到了,现在大家穿戴的款式越来越新颖、越来越时髦、越来越现代,休闲服、皮夹克、运动服及旅游鞋、登山鞋、运动鞋等各种服饰在市民中广为流行,即使传统节日的服装,也从过去只是压箱舍不得穿的黑白色藏装,变成了现在质地考究、银色装饰、色泽鲜艳、高贵典雅、价值几千、甚至几十万、几百万的藏装……

  食:从食不果腹到丰富多样

  50多年前,拉萨市民餐桌上,如果有一点儿糌粑吃,那是不得了的一件幸福事,而如果还有一些萝卜、白菜、土豆,那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了。现在,糌粑和萝卜、白菜、土豆,拉萨人是看不上眼的。市民吃的花样越来越多,过去听都没听过的泰米、韩国馒头以及内地的新鲜蔬菜和螃蟹、甲鱼等,现在都成了市民的家常便饭。

  住:从与牛羊为伍到大房大院

  如今,一排排整齐而崭新的藏式农房随处可见。这些崭新建筑,是我区农牧民安居工程的成果,是我区千千万万家庭从安居工程建设中得实惠的一个缩影!

  记者走进曲水县茶巴拉乡卓嘎家,她家院落收拾得干干净净,客厅与卧室的窗户都是大玻璃窗,看着脚下踩的木地板与齐全的家电设备,不免让人惊讶,这哪里还像农牧民的住宅,居住条件简直比我们城市里的还要好……这是记者近日在曲水县茶巴拉乡县采访时目睹的动人一幕。

  统计数据显示,1950年的西藏约90%的人口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农牧民居住条件极差,城镇居民人均不足3平方米。经过民主改革以来的伟大实践,西藏各族人民全部实现居者有其屋,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子。仅拉萨市为例,拉萨市提前两年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十一五”期间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统计,3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全市共有15.68万农牧民群众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新房,且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过去的不足3平方米达到了现在的33平方米。全市有14万多农牧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改善了6万多农牧民群众的用电问题,新建乡村道路4352公里,开通了241个建制村通电话,241个行政村通邮,10981户农牧民家庭用上了清洁环保的沼气。

  行:从两公里土路到立体交通网络

  “你想想,50年前,西藏没有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和平解放前唯一的两辆轿车还是被拆散了,用骡马从印度驮到拉萨后再组装起来的,而且只能在罗布林卡和布达拉宫之间约两公里的土路上派上用场。”一位已退休的拉萨市民感慨地对记者说。

  50年里,拉萨的城市化发展非常迅速。现在的拉萨城已建成了便捷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初步形成。目前,这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区面积已达54平方公里,是50年前的18倍;城市道路总长由50年前的1公里增加到300公里左右;平均每23人就拥有一辆私家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还多。

  一位市民回忆说,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永久”、“凤凰”牌自行车作为市民的代步工具,曾风靡拉萨;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逐渐成为市民新宠,那个年代,大街上如果偶尔驶过一辆私家车,便会引来路人翘首张望。拉萨街头出现私家车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拉萨市私家车的数量已发展到了2400多辆。2000年之后,拉萨的私家车曾几何数增长,到2008年11月,拉萨市私家车的数量则达到了10858辆。短短8年,翻了4倍多,而且这个数字每天还在不断刷新。

  拉萨市民丹增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拉萨人,我记得以前出行条件很不好,许多地方没去过,现在到处都有路,自己又买了车,现在一遇到假期就带着家里人出去旅游,非常惬意。尤其是青藏铁路通车后,进一步拉近了西藏与内地的距离。”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