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交巴家的院子,一股羊膻味扑面而来,院落墙角堆放着大小不一的羊皮。这位甘南碌曲的藏民说,这都是顾客拿来定做羊皮藏袍的原材料,“虽然平时穿得少,但每逢过年过节,藏袍就是节日里的盛装。”
时下,藏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为取暖而制,它代表着民族身份,甚至是时髦。神秘而古老的手工藏袍显得弥足珍贵,而像交巴这样坚持手工缝制藏袍的老艺人更是稀缺。
交巴的工作间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缝纫机是惟一的设备。走廊摆放着一个蓝色大桶,桶内用牛奶泡着数张经过洗涤后的羊皮。交巴说,现在藏民不再喜欢羊皮浓重的味道和皮上渗出的油脂,做衣服前要用洗涤剂搓洗干净,再加入牛奶和食盐泡15天。
交巴回忆说,他自小跟着父辈在牧区生活,家中没有牛羊,生活贫苦,父亲靠着精湛的裁缝手艺挣钱养家,耳濡目染下他继承了父亲的技艺,从30岁开始为民众制作藏袍。
2001年,交巴到县城租了一间房子,和妹妹一起做服装生意。“那时候,藏民一般都会手工做藏袍,花钱请别人做的不多,一年可以挣7000多元(人民币),而现在一年收入5万元左右”。
手工藏袍制作中,最辛苦的工序是“拉扯羊皮”和“打磨纹理”。待羊皮泡软清洗晾干后,交巴和妻子贡加草席地而坐,各自拉住羊皮的一角,使劲拉扯,“羊皮搓洗后会缩在一起,拉扯后会平整些,以便剪裁。”
随后,交巴拿出带有尖牙口刻度的铁片,反复在羊皮上摩梭,将白色的羊皮磨得光滑亮白,再用带有纹理的木棍不断拉扯羊皮,把羊皮磨、拉、扯成“好看而时髦”的纹路和白色的皮袄面,“现在顾客要求高,皮要光滑,还要有纹理图案”。
交巴说,前来定做衣服的顾客经他目测后便可“量体裁衣”。相对拉扯和打磨,缝羊皮是最简易的工序,戴上顶针一针一线地缝,但衣肩连接处的褶皱是考验技艺的部分。这位藏族汉子说,一条褶皱是由8张羊皮折叠黏贴缝制而成,再用藏刀削成整齐的一条线。
为了迎合现代民众对时尚的追逐,交巴花了不少心思。领口、袖口、裙下摆间的点缀,都由妻子贡加草完成。她拿出黑白相间的绸子镶嵌其间,尤其在女士藏袍的裙下摆缝上红色鲜亮的绸缎,“这样都是过去没有的,添加后显得更加富贵华丽,年轻女人们也爱穿”。
60岁的交巴说,碌曲县目前坚持手工缝制的艺人约有10人。手工藏袍太费力气,完成一件至少需20天左右,做久了肩膀很疼,年轻人都吃不了这个苦。“手工藏袍是藏族最为传统的民族文化,期望政府能给予支持,和工厂合作,培养更多的接班人。”交巴说道。
(责编: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