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仁罗布(前排中)和大儿子顿珠多吉(后排中)、三儿子阿边(后排左一)、大儿媳卓玛拉姆(后排右一)及大孙女加安拉姆(前排左一)、小孙女斯朗(前排右一)在自家门前合影。
拉仁罗布的大孙女加安拉姆(中)和小孙女斯朗(右)在帮叔叔阿边擦拭自家的摩托车。见习记者 唐斌 摄
拉仁罗布老人的三儿子阿边在清洁自家的运输车。见习记者 唐斌 摄
提起贡觉,了解点西藏历史的人立马儿会想到两个词:一个是“三岩”,一个是“帕措”。
两个词都含贬义,甚至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意思——“三岩”意为“恶劣地方”,这一区域都是高山深谷、少有平地,路陡道险、极为难走,人们在此生存不易。“帕措”中的“帕”意为父亲,“措”为团伙、部落之意,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的部落群”。这个词本身是中性的,可是在现实中,经过人们大肆渲染,“帕措”的含义变了味,几乎成了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仇杀制度的代名词。
10月底,我们驱车前往“三岩”一探究竟,撩开笼罩在“帕措”上的神秘面纱。
从贡觉县城出发,抵达“三岩”片区的木协乡已近黄昏,细细一算,100来公里的路程,足足跑了4个多小时!抬头望,两侧高山如削,但见一片狭长天空。此时,太阳西斜,挂在山巅之上,沟壑之内全然见不到阳光,暮色已浓,凉意浸体。
时间紧,不容休息,马上着手采访。车沿着高山峻岭来回折返,层层而上。这是上罗娘村的一户人家,“碉楼”式的房子建在一处稍缓的坡地上,远远看去,有如悬空。下车,步行少许,一位老人迎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