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次的家里,珍藏着一张10多年前自己和汉族“阿爸”张平的合影。那一年,普次17岁,刚刚考上大学。
普次是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镇人,父亲肝癌晚期,母亲去世,家里还有80多岁的奶奶瘫痪在床,弟弟妹妹也在上学。
“这孩子家里的负担重,但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张平说,当年,第一次见到普次时,他正在地里刨土。那时,普次的家只有几间土坯房,两个病人躺在床上。普次是长子,生活的担子全压在了他的身上。得知情况后,张平第一个想法就是,不能让贫困埋没了这个好苗子。把普次生病的家人托付给村里的乡亲之后,张平就把他接到了拉萨,不但负担吃住,还担负起了对他的教育。
普次搬进了张平在拉萨的家之后,张平说的一句话让他至今还记忆犹新。张平对普次说:“以后你就是我的儿子。”
在西藏工作一辈子的张平妻子早逝,子女又不在身边,退休后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小店。张平每个月给普次300元生活费,还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给普次补贴生活。为了减轻“阿爸”的负担,普次也主动帮张平做家务,普次的懂事感动了张平。
“我的袜子穿破了,舍不得扔,等我出去一趟回来后,发现‘阿爸’已经把袜子补好了。”普次回忆说。普次还说,每到节日来临,张平都要买好牛羊肉到普次家里看望他的家人,并送上几百元钱,让他们好好过节。
5年后,普次从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西藏民族学院学习。临走时,张平给普次买好车票,一直送他到车站并塞给他一些零用钱。第一次出远门,普次特别想家,饮食也不习惯,张平买了酥油、砖茶和糌粑,利用回内地的时间送到了学校。在有着浓郁西藏特色装饰的房间里,喝着“阿爸”亲手做的酥油茶,吃着糌粑,普次找到了家的感觉。普次上大学期间,张平时常与普次谈心,一直询问他生活和学习情况,嘱咐他有什么事尽管对他说。张平还时常鼓励普次说:“西藏缺少高端人才,你有机会学到更多知识,回来工作就能培养更多人才。”数年来,张平光给普次的生活费就有近万元。
毕业后,普次回到西藏工作。当提起当年的选择,普次说:“‘阿爸’用一辈子的时间在做援藏工作,他的儿子也扎根西藏,至今已奉献了20余年,作为土生土长的西藏人,我没有理由不回来建设家乡。”
去年,普次入了党。张平特别高兴,拍着他的肩膀鼓励他:“入党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人民服务。”普次说,这话对他非常有说服力,因为“阿爸”自己就是那么做的。
“看着孩子有学上,我心里就踏实了,我不图他给我什么回报,只要能做社会上有用的人就行了。”张平说。
回到西藏后,普次在一家媒体工作,并已经成家,但张平依然把那间卧室给普次留着。每年,到了过春节的时候,也是张平家最热闹的时候,这时,普次都会带着营养品去看望他。
普次感慨地说:“如果没有‘阿爸’,就没有现在的我,‘阿爸’这么多年一直无偿资助我,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把我当作亲儿子看待。我一定不辜负他的期望,好好工作,为社会尽一份力。”
(责编: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