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日玛村的涅槃路
   发布时间:2012-04-13 10:49:00   来源:四川日报

  初春,雪霁,阿坝州红原县江茸乡茸日玛村。一条条平坦的村道贯通全村,红顶白墙的藏民族风格牧民定居房错落有致。村头残雪覆盖的草场上,一群群牦牛、藏绵羊正在觅食。村委会办公室内,村两委成员和茸日玛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代表正展开热烈讨论。壮大后的合作社需要为自己的畜产品注册一个响亮的商标。40岁的村支书门理认真记录着大家的意见。

  从10年前人均年纯收入700元到去年的4518元,从一个省级贫困村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村,茸日玛村在推进“发展、民生、稳定”方面取得累累硕果,都离不开村党支部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正如红原县委组织部部长余松荣所说:“茸日玛村短短数年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关键是有一个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村党支部,多亏有个好的带头人。”

  “不带领大伙过上好日子,大家到我家来舀饭吃”

  4月8日,记者走进茸日玛村。门理正在绵羊养殖暖棚内补饲料。“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门理的心声,也是茸日玛村党支部多年来的坚定实践。茸日玛村海拔3600米,地处偏远,离红原县城有80多公里,且放牧草场质量低劣,6年前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当年,我们村不通电、不通路、不通电话。”朵尔吉说,全村151户牧民,大部分人一年吃不饱肚子,住的是夜晚抬头能见星星的烂帐篷。

  2005年,门理被推选为村支书。在当选后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门理代表村党支部当众承诺:“不带领大伙过上好日子,大家到我家来舀饭吃。”一诺千金,如何兑现?村两委仔细分析茸日玛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茸日玛村可利用草场面积小,草场等级低,牦牛品质退化,按靠天养畜的传统方式养出的牦牛体小肉少,经济价值低。

  必须全面革新传统养殖模式!村支部认为,首先要改变的是生产观念。“党员干部带头干。”门理与其他干部一道,借助组织部门“希望之光”家庭牧场优化模式示范项目建设契机,主动调整畜群结构和畜种结构,有效改善了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茸日玛村的“家庭牧场”年收入从建场前的3万元攀升到30万元。在做给大伙看的同时,村支部还带着大家干。村两委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努力推进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暖棚、饲草饲料库、联户牧场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党员干部影响下,全村牧户先后转变观念,熟练掌握了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踏上依靠科技养畜的路子。”该村牧民轮波说,仅他家去年畜牧产品收入就达近2万元。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