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之水啊,可以洗濯你的梦
高原的阳光啊,可以穿透你的一生
回到拉萨
——藏行散记
我此前从未到过拉萨,何言“回到”?只因一首歌,它这样唱道: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宫。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牵着她的手儿,我们回到了她的家。你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她会帮你找到你自己。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没完没了的姑娘就没完没了地笑,没完没了地唱我们没完没了地跳。纯净的天空中飘着一颗纯净的心……”
我五年前在红色圣地江西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被它震撼了。从此,我在许多地方甚至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都如痴如醉地吼过它。但今天,却是真正地“回到拉萨”了!那天晚上,我刚刚克服高原反应,就在佛教圣地拉萨把“回到拉萨”吼得痛快淋漓。
秋色即阳光
我们此行是全国16家报纸援助西藏日报活动,同机的人几乎都是首次赴藏,心情新鲜得如同高原的阳光。这个中秋的早晨,飞机爬上了世界屋脊,舷窗外一抹朝霞绣在身边,浮云如涛,其下立有白头雪峰。那云是飘的,柔的,虚幻的,含蓄的,而那峰是静的,凌厉的,清晰的,亮丽的。这一动一静,一幻一实,虽不交融,却也相映成趣,白个漫天遍地,白个“难得糊涂”。那高天上的流云像群峰发出的呐喊,那峰峦间的低云便是雪峰沉沉的叹息。
刚刚还在欣赏拉萨河梦幻般的河心洲,贡嘎机场已踏在脚下。日光城的太阳挂在你的额头上,那光芒逼得你抬不起头来,把你照个遍体通透。一切如暴雨洗过一样,白亮灼目。这种感觉也同样让我感受了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拉萨河及其秋色。
一片片黄绿树木在拉萨河边逶迤成林,那久违的黄绿色是如此鲜亮!阳光在这里分成了两半:一半在明丽的叶片上跳跃与歌唱,一半把树叶涂上金黄。而树叶也分成了两半:一半接受了阳光的恩赐,而金光灿烂;一半积蓄着坚韧与希望,而翠绿欲滴。啊,这纯粹的秋色!有诗人唱道:“秋天是一只吹响的金号。”这只金号在雪域高原吹得这般嘹亮!
这只金号一直在为我们的旅程伴奏。无论穿越长长的河谷,翻越耸入云端的高山,只要有一团团金黄的树木飘入眼帘,我就知道那是一个个傍山而居的村落和镇子。那房屋的墙壁一律是白色的,一如雪山的颜色,又被黄树掩映,分明在说:这是我们的家园,阳光下的家园。
我就这样体会了树与村、树与人的关系:有树即有人,有人即有树。为什么?树为人们在火爆的阳光下撑开绿荫,树能制造氧气而成为高原的肺叶,树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而保护了人们的家园。
扎西德勒!
“扎西德勒!”“扎西德勒!”……在西藏的八九天里,我听的最多的藏语即是“扎西德勒”。这个吉祥如意的祝福语有个载体:洁白的哈达。它们如影相随地被主人赠予远来的客人。
有趣的是,连藏獒也懂得“扎西德勒”。我在日喀则的帕拉庄园,目睹了农民拉巴罗杰从昔日庄园奴隶到今天村委会主任的人生片断。在他家盖有两层小楼的院落里,一只藏獒(犬)在朝我们嚷嚷。我随口说了一句“扎西德勒”,奇迹出现了:那狗不叫了,很温顺地转过身去,嘴里发出温和的类乎“噢,哎,嗯”的声音。我不相信,再逗一下,它又狂吠起来。但再次“扎西德勒”,它又“噢,哎,嗯”了。如此数次,屡试不爽!真是神了,兽也通人语?
在庙宇里,在藏民们的屋顶四角,在山口路边,在用石块垒成的“让神歇歇脚”的玛尼堆上,几乎随处可见一束束一丛丛一串串的彩旗子,它们有诸如经幡、风马旗等名字。旗子上往往印有各种经文,我读不懂它,也读不懂刻在转经筒、转经轮和野外岩壁上的藏传佛教“六字真经”。我只当它也和“扎西德勒”一样,寓以吉祥如意和健康幸福。
一日晌午,我们在赴念青唐古拉山途中,敲开当雄县羊八井镇一家牧民的门。那是数间低矮的干打垒的土房,院里屋里稠稠地充满着酥油、草木灰和烧焦的牛粪味儿。女主人叫赤列,59岁了,身上穿的、家里摆的,都是精美的藏族服饰,只不过那上面都渗透了殷实的酥油、铺满了生活的尘灰。她家拥有300头牛,200只羊,价值六七十万元。但为什么看起来生活还很艰苦?因为在牧民眼里,家里成群的牛羊才是真正的财富,人民币再多也比不上牛羊满圈。他们乐于瞧着牛群羊群越来越庞大,而不急于往口袋里装满纸币。所以,他们宁愿习惯地生活在简朴的环境里;他们只在每年秋季宰杀少部分牛羊做成半生不熟的风干肉供来年享用;他们让数百头牛羊露宿在只有围墙的圈里,哪怕遇到雪灾暴雨牛羊遭殃,也想不到盖一个顶棚……
看来,要赶上内地的发展水平,西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这路上栽种着希望和执着,这路上响彻着“扎西德勒”,人们走在这路上充满力量。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