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风筝,丰收季的别样风采
许娟   发布时间:2012-09-04 13:54:00   来源:西藏商报

  藏式风筝,结构简单却灵活

  下午5点,阳光依然炙热,空气中流动着一丝轻轻的风,仙足岛东南角的拉萨河边的上空,漫天飘舞着一只只各式各样的藏式风筝,有“大胡子”、“红头”、“瞪眼睛”等各种图案,给秋高气爽的丰收季节增加了别样的风采。每个风筝的操控者都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手中的轱辘,或放线或收线,眼睛紧紧盯着天空,充满斗志,因为他们绝不是放风筝这么简单,他们要用自己的风筝去“战斗”,去“打败”别人的风筝。

  拉多、桑培和阿拉今天已经被别人割断了9个风筝,他们不服气,又买了6个,继续“战斗”。拉多说,小时候放风筝都是自己做,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现在工作忙没时间,就只能买,不过也不贵,小风筝3块钱,大风筝5块。西藏的风筝是要战斗的,因此无论选材还是形状,都为了满足其竞技的需要,如糊风筝的纸要用比较薄且轻、有一定韧度的纸,这样做出来的风筝既轻盈又结实,也很难被风刮破;而西藏风筝之所以要制成上短、左右长的菱形,目的是增加其“战斗”中的灵活性。

  风筝线的选择也是决定风筝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虽然很多商贩都在出售已经抹上“那”的风筝线,但是战斗者为了确保自己的风筝线的完整和均匀,都会选择亲自上“那”。“最好的风筝线要平滑完整,不能有小疙瘩,所以也不能粘上泥土。”拉多一边绕线一边说。

  “藏式风筝和内地风筝很不一样,因为结构的不一样,它需要风筝手们不停地操作,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来,所以每个风筝手都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眼睛死死地盯着在空中飘舞的风筝。”桑培说,他见过内地的风筝,只要有风,飞上天就能一直飘在空中。“内地风筝拴在树上,吃个饭回来都还在飞呢!”阿拉在一旁玩笑道。

  放风筝的乐趣,在一起一落间

  “风筝刚刚起飞的时候会不断在天空中旋转,翻跟斗,这时候收放线就有一定的技巧,才能让风筝飞得高而稳:当风筝头向下的时候,就收线,而等风筝头向上的时候,就抓紧时间放线,这样风筝乘着风能飞得又远又高。”拉多一边示范一边说。每个放风筝的人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风筝飞得比别人的风筝高,这样在“战斗”中就会占上风,不仅收放线自如,而且还可使自己的风筝压向别人的风筝——战斗,是藏式风筝的特点,也是每个风筝手追逐的最大乐趣。

  放风筝的人可以按照放线和收线的微妙变化,使风筝在空中上下迅速升降、旋转、左右打滚,不过最令人紧张的还是“交战”双方的风筝线挨在一起的一霎那,双方拼命放线,上面的风筝想往下压,下面的风筝想往上抬,结果有可能双方的风筝线越离越远,也有可能双方的风筝线绞在一起“战斗”,这时候上面的风筝就占了上风,不仅可以收放线自如,还能巧妙地去割别人的风筝线。“这时候最好让风筝保持旋转的状态,这样可以增加风筝线的速度和受力,与对方的风筝线摩擦时就能将其割断。”拉多看着同伴激烈的战斗,恨不得自己亲自上阵。有时候风筝线也会成为决胜的关键,如果风筝线上有小疙瘩或者较大的玻璃渣,摩擦的时候就会卡住,这样也就很容易被对方的风筝线割断;有时候一方的风筝线放完了,另一方的风筝线还很长,这样风筝线放完的一方就处在劣势,因为他无法自如地收放线,只能在原地不停地前后奔跑来代替收放线。几个回合下来,结果自然有一方败北,那断了线的风筝只好从天空一路栽下来。

  风筝手唤风的招式别有趣味

  “其实对于放风筝的人来说,还有另一个乐趣就是捡别人断了线的风筝,有时候大人孩子同时追一个风筝,谁先拿到断线谁就能抢到风筝。但是风筝线上有玻璃渣,几个人同时握住风筝线拉扯时,很容易将手割破。”拉多说,放风筝的人一般都会带上一双手套,以防被“锋利”的风筝线割伤。

  在拉萨河边,参加“战斗”的风筝手们一般都是成年人,桑培说,以前他们都是在屋顶上放,但是现在都集中在拉萨河边。“每年赛马场都会举行风筝大赛,我工作前还参加过一次呢。”桑培炫耀地说。工作后空闲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只要一有空,他们总会叫上几个好朋友一起来河边放风筝。对他们来说,只要一放起风筝,他们就会忘记整天的劳累,越放越起劲,有时还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特别是风筝在空中相互争斗时,会有一种战斗机在空中作战的感觉。

  风忽然一停,空气中就只剩下燥热,天空中飘舞的风筝好似接到了指令般,瞬间被风筝手们收了回去。这时拉多“嘘嘘嘘”吹起了口哨,这是风筝手们相传的呼唤风的办法。“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往河水里扔石头,这样也能呼唤风。”拉多介绍道。几个捡风筝的小孩子从旁边跑过,嘴里念着:“尼玛尼玛怕就,撒古拉古粗秀。”拉多介绍道,这是呼唤风的咒语,意思是“太阳太阳快闪开,风儿风儿快快来。”

  等到大家把秋风呼唤回来的时候,所有的风筝又好像得到了另一个指令,一瞬间全都飞上了天空,这时候,映衬着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夕阳西下的晚霞,远处的青山碧水,拉萨的秋天飞舞在漫天的风筝里。

(责编:团团)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