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藏戏作为毕生事业的年轻人
卢明文   发布时间:2014-09-25 10:06:00   来源:西藏商报

  藏戏是民间传统戏剧。藏文称“阿吉拉姆”,系藏语“仙女大姐”之意,简称“拉姆”。藏戏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以民间歌舞、民间说唱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显示了藏戏深厚的文化根基。藏戏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来源于民间的藏戏,成长于西藏山高水远、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中,尽管后来被节选改编搬到舞台上去演出,天为幕地为台的户外才是它最原汁原味的表演地点。


化妆间里堆满了演员们的服装。

  走进改编藏戏《诺桑王子》的演出后台,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演员们各自忙碌着在做演出前的准备。这些演员大部分都是2008年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藏戏专业毕业的学生,6年的剧团生活让他们通过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学到了许多在学校没有掌握的东西。在这批从12岁左右就开始接受专业藏戏训练的年轻人看来,学唱藏戏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准备将它作为毕生的事业,像老师们一样在藏戏领域取得成就。


将藏戏视为终生事业的旦增旺姆。

  在剧团学的比学校多

  今年24岁的索朗旺久在改编藏戏《诺桑王子》中一人饰演两个角色,一个是率先登场的南国国王夏巴宣奴,另一个是跟随诺桑王子远征北方的将军。在后台他换上南国国王的服饰,特意找来团里年长的老师帮他一圈一圈缠系腰带,佩戴头饰,衣服穿好后,再让老师帮他调整一番。索朗旺久解释说,这并不是自己想要偷懒,而是因为藏戏中的服饰穿着很有讲究,他怕自己一不小心弄错了就闹笑话了。“来看藏戏的人很多都是在这方面有所了解的,让他们指出穿着上的错误就太不应该了。”

  在候场的间歇,索朗旺久介绍了自己学习藏戏的经历,和他同年被招进团的年轻演员都有着同样的学习经历。2002年,索朗旺久考入四川省艺术学校学习川剧中的身段、毯子功等基本功,在那里也有专业老师来教藏戏。那一年,索朗旺久12岁,那也是他第一次系统地接触藏戏这门古老剧种。三年之后,索朗旺久和他的小伙伴们又来到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继续学习藏戏,同时也接触到一些现代艺术门类。

  2008年,整个班41名学生毕业后被招入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开始接受剧团老师们的口口相授。索朗旺久坦言,这种师父带徒弟的传统授课形式,让他们获益更多。通过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他们学到了许多在学校没有掌握的东西。


为避免出错,索朗旺久请来老师帮自己整理服饰。

  期待渐渐变老的过程

  同样24岁的旦增旺姆和索朗旺久有着一样的感受,“在学校里,一个老师教20多个人,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她表示,到了剧团之后,十几位有着多年演出经验的老师每人带五六个学生,学习的内容一下子丰富好多。除了接受传统藏戏的训练,他们还要学习常规的音乐舞蹈基本功,为日后的改编藏戏打下基础。

  这些在藏戏舞台上表演了几十年的老师,是旦增旺姆的榜样和偶像。“他们都做过很多年的主演,积累了非常多并且还很实用的演出经验,这对我们年轻演员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说到和班典旺久老师同台演出的压力,旦增旺姆坦言并没有太紧张,“班团在平时训练和演出时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不过也没什么好害怕的,做得不好本来就应该接受批评,但是表现好的话他也会表扬。”

  年纪轻轻的旦增旺姆考虑起事情来有着与年龄不太相符的成熟,她严肃地表示,从小开始学习藏戏是一种长远的选择。在她看来,藏戏不仅是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历越丰富把握越到位的艺术。她从来没想过转行去做别的,她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像老师一样当上主演,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们。旦增旺姆满脸憧憬地说道,“藏戏唱得越久就越有韵味,随着年龄的增长,嗓音也会越来越醇厚,我很期待在渐渐变老的过程中把藏戏越演越好。”


皮肤过敏的次仁曲珍依然要化好妆准备上台。

  平时从来不化妆

  在演出前的化妆间里,在戏中饰演龙王的女孩次仁曲珍撩起额前的头发,对着镜子察看自己脸上起斑长痘的形势,不时撅撅嘴皱皱眉。曲珍说她的脸是由于最近演出任务比较重,天天都要化妆,皮肤承受不了就过敏了。“我的皮肤本来就有些敏感,但是要演出的话就必须得化妆。”曲珍拍拍自己的脸说,“工作需要没办法,只能等晚上回家敷面膜自己保养了。”

  过敏的滋味可不好受,脸上泛红的小斑块很痒,却又不敢伸手去挠。曲珍只能挤着眼嘟着脸,靠这样的姿势缓解难忍的痒。喝一口同伴递过来的甜茶之后,她打开自己的化妆包,重复着每次演出前必须进行的程序。这些二十来岁的女孩子正是爱美的年纪,可在平时她们都很默契地选择不化妆,理由很一致——“演出时一直都要戴着妆,好容易休息两天,当然得让皮肤透透气了。”

  舞台上的次仁曲珍妆容端庄,服饰华丽,一板一眼的唱腔把龙王的角色演绎得很鲜活。坐在台下的观众完全看不出来这个女孩正在忍受皮肤过敏的折磨。这些热爱藏戏的年轻人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只是表演技艺,更是在用逐渐步入正轨的艺术人生践行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业与专注。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