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两层小洋房,精致的楼前小花园,如今,央金带着孙子孙女快乐地生活,日子过得着实令人羡慕。但在十年前,她们一家6口人却只能挤在两间低矮的土坯房里,一边种庄稼,一边靠着丈夫在外承接建筑活儿补贴家用,生活十分拮据。
如今,央金一家已是远近闻名的勤劳致富模范,全家的资产达百万余元。
当农民——勤劳图安稳
53岁的央金只有小学文化,出生在山南地区乃东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0多年前,央金夫妇和孩子们守着7亩农田、养着几头牦牛过着清平日子,是个典型的农耕之家。回忆起之前的日子,央金说,干农活辛苦不说,最大的问题是能换来的钱太少了。那时,一般要先把青稞碾了卖掉,再用现金来买肥料、日用品、供子女上学,剩下的青稞糠就用来喂牲口。
虽说家里还种了一些蔬菜,但每天晚上就得把菜摘好,次日凌晨起床后赶第一趟班车到县城里去卖,一担一百多斤,卖不了多少钱。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到了年底,还是没有攒下多少钱。为了家庭、为了儿女,央金跟丈夫商量后决定出去闯闯。
闯拉萨——自己当老板
2000年,央金夫妇俩怀揣着5000元钱来到了拉萨。瞅着拉萨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便寻思着开个快餐店,“生意应该很好。”一个星期之后,央金的快餐店就开业了。
事实证明央金的眼光的确不错。由于快餐店周围打工族众多,而拉萨的快餐店又以川菜口味居多,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发现央金的藏式快餐店后,食客便纷至沓来。再到后来,一些大的“定单”也开始主动找上门来。
“用大箩筐挑着去送餐,一次都能装四五十个盒饭。”虽然找到了一丝做小老板的感觉,但对央金来说,维持快餐店生意仍旧困难重重。由于人生地不熟,央金店里的原料全部来自农贸市场,比批发价要高出很多,这使得餐馆的利润非常薄,夫妇俩每月的纯收入始终没能突破千元大关。于是,夫妇俩开始考虑做食品调料批发生意,通过经营类型的适时转型,生意渐渐有了新突破。就这样,夫妇俩凭着诚实守信,通过自己的踏实苦干,终于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经济收入不断好转。如今,赚得盆满钵满的央金一家,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
忆苦甜——珍惜好生活
经济收入增加了,家里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变化:二层小洋楼,两辆家用小汽车,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一辆货运车、多台吊车和塔吊也在为家里创收,用柴火煮饭的日子也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液化气、微波炉。不仅如此,央金还为全家人购买了社会保险。
“放在十多年前,这样的变化简直不敢想象。”央金感慨地说。
央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她和丈夫闯荡拉萨的第一个落脚点。冬天,屋内寒冷无比,一家人相拥着驱寒保暖;夏天,天晴时屋外垃圾散发着恶臭,阴天时屋内倒也清凉,一旦下雨,屋外大雨滂沱,屋内就小雨淋漓。在外打拼的这些年里,央金一家租住过的房屋不下十余处,受过的罪更是难以细数。
“现在开店免税,孙子上小学还免费,共产党的政策就是好,家家户户得实惠。”这是央金的婆婆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现在,她老人家每月还能领到养老金,住在城里,不出社区自己就能把病看了,还可以报销医药费,不像原来,因没钱看病,小病也拖成了大病。
“现在富民政策这么好,加上一系列保障政策,我们家这十年的变化只是拉萨变化的一个缩影,再过十年,相信我们家的生活会更美好!”央金乐呵呵地说。
(责编:团团)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