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达瓦:拉孜藏刀的传承人
   发布时间:2012-07-03 16:04:00   来源:西藏商报

  拉孜藏刀的传承人,56岁的普达瓦师父坐在非物质文化展厅的一角,他的右边是雪堆白金属加工展台,围坐着几个欢乐的拉萨金银匠;他的左边,是江达县经板木刻展台一位康巴大汉,挥舞刻刀不止,沉默如山。普达瓦大叔依然像在拉孜乡下的小作坊中一样,盘腿而坐,泰然自若。仿佛给他铁砧和铁锤,他就随时可以从烧红的火炉中取出炽热的钢刀,开始敲打。

  当参观者凑近观看,普达瓦大叔就会善意地用手指肚摩挲藏刀上自己和儿子精心打制的花纹,并用优雅标准的后藏方言介绍他手工打制的刀和他带来作为比照的仿拉孜藏刀究竟有何不同。但是语言不通的参观者往往对看起来格外光鲜亮丽的仿拉孜藏刀赞美一番,普达瓦大叔后退几步,重归沉默。

  对于仔细观察的人,普达瓦大叔才会指给你看真正拉孜刀的特点:银丝细密包裹的刀把上,一面用手工刻着“拉孜”的藏文,一面则是“藏刀”二字。这位憨厚寡言的大叔拉开刀鞘,冷艳的刀锋如同银鱼出秋水。他又顺手拉开一把仿制的拉孜藏刀做比较:仿制的刀身部分虽然也寒光闪闪,但是仔细一看,却能看出机器打磨切割的细微划痕,相比而言颇为黯淡;而手工打制的拉孜藏刀,则在刀锋上显出手工用石块打制的片片痕迹,如同银鱼之鳞,光华刺目。普达瓦大叔说,正因为刀锋耀眼夺目,所以打磨刀锋必须在昏暗的屋子里,才能看出刀身上的瑕疵并加以打磨。

  手工打制、家庭作坊、缓慢操作,这都是传统拉孜藏刀的制作特点。熔铸锻打、磨锋开刃、暗室打磨、精细雕花,从刀鞘的制胚、焊接、加固、定边、刻花、上色,到刀刃的锻造、锉磨、抛光等,全部12道工序均为纯手工制作,只有这样,刀匠才能骄傲地交出一把拉孜藏刀。成为男人张扬勇武,女人标志忠贞的象征。

  藏族有一句古老谚语,“面对敌人该怎么办?不妨问问自己的藏刀。”普达瓦大叔家庭的藏刀传承已经有百年之久,在英军入侵江孜的战争中,普达瓦大叔的祖先曾远赴江孜,打制刀具,让侵略者尝到拉孜刀的滋味。

  直至今日,普达瓦大叔打制的拉孜藏刀,也早已在数月之前就被懂行的人收藏,根本不会流通到市场上去。

  用刀的最高境界,可能莫过于庖丁。庄子笔下的庖丁用刀,所解之物,于其说是牛,不若说是矛盾和纠结。“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以此比喻大道之行,迎刃而解。只不过拉孜藏刀的锋利无双,却割不断15岁就开始制刀的普达瓦大叔的困惑。他面临着祖先完全不同的问题。

  他摇晃着手中仿制拉孜藏刀的刀鞘感叹:“你看看这个刀鞘,上面居然刻着吉祥八宝!刀是用来杀生的,怎么能刻吉祥八宝呢?”在他自己打制的刀鞘上,则是他和儿子多吉占堆雕刻的龙凤和花朵花纹。

  在拉孜城甚至整个西藏,仿制的拉孜藏刀泛滥一时。这些看似精美的道具,其实刀身是用机器切割打磨,甚至刀鞘也用机器刻花,不但成本大减,制作速度也大大加快。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甚至出现一家专做刀身,一家专做刀鞘,再加以配装的新办法。在普达瓦大叔看来,刀鞘和刀身必须由一个人制作,方能契合无隙,“运用之妙,在于一心”。刀与刀鞘不可分离,正如制刀师与拉孜藏刀不可分离一样。

  这就注定他所制作的拉孜藏刀只是少量生产,无法满足大宗旅游纪念品的需要。他的手工作坊被市场远远抛在后面。作为拉孜藏刀的正宗传人,他在街上却没有店面,而是退回祖先的故乡:“老拉孜”,也就是拉孜村,安静地在家里制作藏刀,等别人慕名而来。

  普达瓦大叔制刀的收入,稳定在一个月2000元左右。由于他的出色手艺,所打制的藏刀也早被预订一空。然而这位拉孜老人说,石油价格的上涨让他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原来,随着油价上涨,银、铜、钢材的价格也随之上升。三个月进一次原材料的普达瓦大叔,明显感觉到材料费用的上涨。这也是他的祖先闻所未闻的,世界经济的宏观波动,居然能影响到后藏一个小村庄的刀具成本。普达瓦大叔不知如何在其中“游刃有余”,他只有老老实实坐在电视机前,关注国际油价,来推测材料价格的涨势。

  已56岁的普达瓦大叔时常考虑如何扩大生产,并将手艺传下去。问题是藏刀制作技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学会。手工制作的学习耗时既长,暂时又没有产出,所以普达瓦大叔没法给学徒开工资。更谈不上拿自己手工打造的藏刀和满街机器大批量制作的仿制拉孜藏刀竞争。他将希望寄托于政府,2008年他的拉孜藏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有了一年3000元的补助,然而这对于扩大生产是远远不够的。

  普达瓦大叔希望,在政府的帮助下,能开设一个真正有规模的藏刀作坊,有几个学徒,将纯手工打造的藏刀推向市场。这是“为了我的工作,也是为了祖先的荣耀”。

(责编:团团)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