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局部细节 摄影:王淑
西藏的唐卡艺术兴起于佛教传入西藏之后,伴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弘传和外来艺术的渗透,不断地注入西藏特有的审美观念和技法,在继承和发扬本土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印度、尼泊尔和中原等地的绘画艺术精华,成为西藏绘画艺术中别具风格的艺术门类。
勉唐画派的历史渊源
西藏的唐卡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随之形成了各种流派,这些流派有的以创立画师名字直接命名,有的以画师出生地来命名,正是上述这些别具风格的绘画艺术门派相继形成,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藏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勉唐画派又译称“门赤画派”,是藏区近代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以拉萨为活动中心,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是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该画派的创始人是勉拉·顿珠嘉措,他出生于洛扎勉唐(今山南地区),勉唐画派由此而得名。
勉唐画派艺术产生并形成于赞普时代,兴盛于帕竹时代中期至甘丹颇章时代。画派创始人勉拉·顿珠嘉措成家后因与妻子不和而出走,流浪途中在羊卓达陇拾得一套画笔和一本配有范画插图的书籍,由此萌发学艺的愿望。为拜师求艺,他来到后藏萨迦等地,在日喀则遇著名画师朵巴·扎西杰巴。在名师的指导下,顿珠嘉措刻苦钻研绘画,成就卓然。其造像多注重绘画线条的运用,工整流畅,法度精严而变化丰富,色调活泼鲜亮。
勉拉·顿珠嘉措不仅绘画技艺高超,在艺术理论方面亦卓有建树。其传世之作《造像量度如意宝》,详细论述了绘画和雕塑的造像量度,指出了某些书籍在造像量度上出现的错误及由此带来的恶果,阐述了藏画的实践方法。并博采诸长,创立“勉唐钦莫”画派(旧勉唐派)。该画派造像法度精严,与传统的块面表现相比,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工整流畅,色调活泼鲜亮,变化丰富。旧勉唐画派的画风承袭了印度、尼泊尔绘画样式,但在背景处理上加进了带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和花卉纹饰,线条匀称,浅淡施色加金线勾勒,富丽多姿。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勉唐画派进入鼎盛时期,优秀画师层出不穷。曲英嘉措在继承旧勉唐画派精华的同时,吸收汉地绘画技艺,创立了“新勉唐画派,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勉唐画派进入鼎盛时期,现在遗存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拉萨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的壁画、唐卡多为勉唐画派画师所绘。西藏绘画发展到新勉唐画派时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西藏历代画师经过若干世纪的实践,将早期流行的印度、尼泊尔样式与元以后汉地明清艺术元素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宗教绘画样式,勉唐画派可谓是集大成者。与印度、尼泊尔风格较浓郁的“钦则画派”和受汉地艺术影响明显的“噶玛嘎孜画派”相比较,勉唐画派绘画呈现出更为纯粹的本土画风和更明显的变通意识,民族特色亦更为强烈。在构图上,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而加以多样的变化。17世纪以后出现的黑唐、金唐及赤唐尤能体现出该派线条的无穷魅力。
勉唐画派画作 摄影:王淑
勉唐画派在后藏的传承
公元1447年,由通晓五明大师根顿珠巴建造了扎什伦布寺,建寺初期主殿内两大墙壁上绘制的由八十位大成就者围绕金刚持上师的壁画及佛师徒三尊像,十八罗汉像等壁画,据传都是由勉拉·顿珠嘉措执笔所画,而且该画师又塑造了两尊弥勒佛像。此时,扎什伦布寺内就建有勉拉·顿珠嘉措大师的公馆,称为“勉唐殿”。到了公元1464年绘制了祖拉康的“甲栽钦布”壁画;1468年完成了扎什伦布寺首次“祈愿法会”所用缎制佛“土巴依国唐钦莫”(巨幅缎制佛陀像);1469年完成缎制“度母国唐”;扎什伦布寺天王庙的众多壁画等作品亦大都出自这位大师之手,部分作品至今仍能睹其风采。与此同时,勉拉·顿珠嘉措培养了一大批徒弟遍及后藏一带,后来这批人及他们的徒弟逐渐创造了“勉唐后藏风格”绘画。到了四世班禅时期,扎什伦布寺伦珠僧院的领颂师,“曲英嘉措”大师逐渐步入雪域画坛,“曲英嘉措”大师是一位通晓工巧明及勉唐派绘画风格的大画师,此人著有一部勉唐派的佛像度量经而享誉西藏画坛。扎什伦布寺胜幢喇章之妙幻堂内的“杰尊·洛桑曲坚”能语像及佛神变壁画,经堂明目得益内的佛天降、佛神变八日之功业等壁画都出自曲英嘉措大师之手。
西藏绘画艺术界鼻祖勉拉·顿珠嘉措创立“勉唐派”以及到后来公元十七世纪,扎什伦布寺大画师曲英嘉措,创立“新勉唐派”(又称勉唐后藏派)以来历代从扎什伦布寺出来的画师,共有350多名,传承历史达563年之久,这些画师都以“勉唐派”和后来形成的“新勉唐派”的绘画风格作为主脉,为继承和弘扬该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
勉唐画派艺术1966年后开始冷落、沉寂。尽管20世纪80年代后地方政府做了不少抢救工作,但其绘画技艺依然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抢救力度。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热火朝天地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传承”既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成为一个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实践问题,因此,正确理解传承的定义及内涵,对于进一步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及保护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也是组成民族的重要因素。文化与民族社会群体之间是通过“传”与“承”两个紧扣的环节实现有机的整合,进而促使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得到稳定、延续、再生的功能,最终步入模式化发展的轨道。
关于西藏勉唐画派的传承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实践问题。在开展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潮中,“传承”虽然成为“时尚”用语,但人们对传承的理解及现实的运用仍飘浮于表层,因此,进一步研究传承,实践传承,深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得极为棘手。
原标题:勉唐画派 青绿山水 人像圆润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