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歌舞”这个品牌,现在已不仅仅属于一曲原生态的“嗓音”、一支气势恢宏的舞蹈,它已经变身为一个让人为之骄傲的文化符号,一个让民族音乐、民族文化得以传扬的文化现象。
而在这个品牌、现象的背后,久经岁月沉淀的传统乐器就好比是一根金线,将一个个符号串联,让人在其中体味着传统文化的追想,陶冶着业余生活情操,感受古老传统艺术的味道。
有人说,制作乐器是赋予器物以血肉,演奏音乐是赋予乐器以魂灵。只有知音识器者,才懂得挖掘乐器潜在品牌价值,他们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是一个时代重要的文化推手。
作为一个特色民间乐种,民族乐器的演奏长期扎根民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传播着传统文化精神的音乐文化,有着独特顽强的艺术生命力,经过一代代艺人上百年的锤炼,成为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财富。
然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当中,民间乐种文化生存的空间会受到挤压萎缩,如何发扬传统乐器的文化精神,将传统演奏加以发展创新,提升多元社会大众传播方式下的可听性和更多范围内的认知欣赏程度,是文化建设当中遇到的一个非常普遍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优秀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它的价值会更加珍贵和显现。我们要认真研究当代人,特别是年青一代对传统艺术演出方法的认知和接受方式,研究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和当代音乐表演方式的融合统一,与时俱进的能够把创新的民族乐器音乐效果呈现给广大群众,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近接受、喜欢热爱民族乐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族乐器演奏展现时代的特色和创意,同时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推广宣传它的韵味和特点,在社区和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和展示民族乐器的交流、演出、培训和发展培育方式的研究,提高它的社会认知度和演出覆盖率,加大各级组织的保护扶持力度,从而让这一中华文化艺术瑰宝焕发出新的更加灿烂的色彩!
扎年琴:俗称六弦琴,藏族古老弹拨乐器之一,现代藏戏专业团体乐队中主奏乐器之一。民间老式扎年琴是两根弦为一组音,共有六根弦三组音。
藏鼓:藏戏各剧种共同使用的一种长把子双面圆形木制鼓。剧种不同,鼓的大小厚薄也不一样。康巴藏戏、安多藏戏使用的是寺庙悬挂于木架的大法鼓。藏戏的伴奏鼓,发音浑厚、响亮,震撼力大,在藏族各种打击乐器中,具有突出的音色特点。
藏钹:铜制,中间隆起较大,呈水泡形。每副两片,相击发声。不同的击法,音色也不同。在藏戏、民间歌舞、宗教乐舞中普遍使用。
甲林:藏式唢呐。原为寺庙使用的重要宗教乐器,后为各个藏戏剧种所吸收。木制,镶以金银珠宝,制作十分考究。
藏京胡:由汉族京胡演变而来,但它演奏的弓法、指法完全不同于京胡,原为“囊玛”、“堆谐”等民间歌舞的主要伴奏乐器,藏族群众十分喜爱。它的形制与京胡近似,琴筒稍大,尖细柔和的音色中略带浑厚。
特琴:由汉族地区流传发展而来,原用于“囊玛”“堆谐”等民间歌舞的伴奏,已形成了一套具有西藏特色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在广大藏族群众中有深厚基础,为他们所喜爱。它形似汉族的二胡,但音量比二胡大,音色比二胡亮,一般琴筒为竹制,蒙山羊皮,硬弓。
其他歌舞常用乐器:
“嘎尔”(舞蹈)音乐,它是一种自由、宽广而悠长的歌舞音乐,常由“苏呐”(管乐)达玛鼓和竖笛等乐器来演奏。
“嘎尔鲁”(歌曲)音乐,它是一种旋律优美、典雅的嘎尔鲁歌曲,常有扎年琴、扬琴、“毕旺”(弦乐)、笛子、“根卡”(弦乐)等乐器担任伴奏。
热巴是流传在西藏东部和羌塘草原上的一种民间歌舞,是藏族古代灿烂文化艺术中一束多姿多彩的奇葩,其中丁青热巴名气最大。热巴的音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舞蹈伴奏的音乐,另一种是歌唱或插曲,由热巴鼓、铜铃来担任伴奏。因热巴歌舞中经常穿插一些弦子,故而也使用牛角琴伴奏。牛角琴的演奏最善于表现热巴艺人的心灵,其音乐优美、抒情,而使用热巴鼓和铜铃乐器伴奏,其音乐刚健、奔放。
“堆谐”歌舞常由扎年琴来伴奏,其中拉萨堆谐是由扎年琴、扬琴、特琴、二胡、京胡、笛子和串铃等乐器伴奏。
宗教乐器也称“法器”。一般有“铜钦”(法号),它是在大型仪式中使用;甲林是一种起源于汉地的吹奏乐器,常常也是在大型仪式中使用;“苏呐”是一种起源于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常用于各种仪式中;白海螺,它是宗教仪轨中的重要伴奏乐器之一;大擦,它主要用于与恶神有关的仪轨中;胫骨号,它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吹奏乐器之一,在召神仪式中必不可少;单旗是一种来自汉地的吉祥物云锣,它常由九锣组成,同样也是一件吉祥物。
原标题:西藏传统藏戏乐器:背靠传统 面向现代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