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昭古城的小八廓街。摄影:王川
太昭古城,位于川藏公路旁,距离工布江达县城20公里,一个很容易被过往车辆忽视的地方。在川藏公路没有修建前,太昭这个地方是青藏中道、青藏东道和川藏驿道三条路的必经之地。在清政府时期,这里人口众多、店铺林立、喧闹繁华,是西藏经济、文化和交通的重镇,古城内有著名的小八廓街和四座香火鼎盛的寺庙。
在太昭古城陈列馆二楼的一个陈列厅里,摆满了许多历史资料和各种见证太昭古城发展变化的历史文物。已经66岁的太昭村老党员、同时也受聘于当地旅游公司的洛桑次仁老人介绍说:“这些东西都是从村民那里征集来的老物件儿,看到它们,就像看到了太昭的历史。”
据洛桑次仁老人讲,太昭在历史上被称作“江达”,这种说法是符合史料记载的。史料上讲,太昭地名的由来跟民国时期的四川督军尹昌衡有关。1912年,四川督军尹昌衡根据清末治理川边计划,提出了建立西康省,规划中拟设太昭府和硕督、嘉黎两县。太昭一词,取自尹昌衡的字。祖籍湖北的四川华阳人尹昌衡字硕权,又字太昭。不久,又改太昭府为太昭县。也就是说,现今所说的“工布江达”中的江达,指的就是太昭古城。
根据洛桑珍珠(邢肃芝)的《雪域求法记》中的记述,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及尹昌衡二人都建议将江达划归四川管辖,主张江达以西为藏,以东为西康。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也把江达以东称为康,所以有“康、卫、藏”按地域区分的称呼。洛桑珍珠记述中的太昭古城是这样的:“江达是东藏的第五大站,西藏地方政府派有宗本驻扎。满清时此地驻有汉军,还设有粮台……江达宗有居民百余户,附近田连阡陌,尼洋河贯穿全境,所以有灌溉的便利。河上架设了一座大木桥,以方便行人通过。”
陈渠珍的《艽野尘梦》中的“江达”却是另一番景象:“……午后三时抵江达。有汛官吴保林率塘兵及番官、喇嘛等百余人出迎。江达为西藏巨镇,人户及寺庙,约四五百户,百物咸备,素极繁盛。自藏番出兵,往来蹂躏,市街如洗,极目荒凉。”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