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盉壶 见证汉藏民族交往
秦盼   发布时间:2014-05-06 09:23:00   来源:西藏商报


折枝莲托八宝纹青花盉壶
尺寸:高21cm,口径12cm
材质:青花瓷
时代:清·乾隆年间

  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从古至今,瓷器既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也是值得收藏赏玩的艺术珍品。在西藏博物馆内,也收藏着数千件明清时代的珍贵瓷器,其中一件“折枝莲托八宝纹青花盉壶”,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纹饰,完美体现了汉藏民族文化的和谐交融。

  由于西藏本土缺少制作瓷器的原料,在上釉、烧制温度等方面也无法达到技术要求,因此西藏古时一直鲜有瓷器产出。现在西藏博物馆内收藏的瓷器,几乎都是来自历代中央政府的赏赐——从元代开始,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中原与西藏的往来更加密切,中央政府对西藏政教上层给予极度荣宠,赠送了大量珍贵礼品,其中就包括各类精美瓷器。此举不仅密切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权的政治关系,更促进了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瓷器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汉藏民族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历史的最好见证。

  值得一提的是,历代中央政府在赠予西藏政教上层瓷器时,特别注重尊重西藏的宗教和文化,虽然瓷器产自中原,但无论是瓷器的造型、纹饰或是铭文,均体现出鲜明的西藏特色。据西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不少馆藏瓷器上都饰有吉祥图案或藏文佛教颂词,还有少部分瓷质的藏族生活用品,如多穆壶(搅拌酥油茶的器具)和糌粑碗,在瓷器的光环之下也兼具了装饰和实用价值。

  西藏博物馆收藏的众多瓷器中,“折枝莲托八宝纹青花盉壶”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件藏品,该盉壶由景德镇官窑烧制,材质和外形均是源自中原——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青花瓷在唐宋就已初见端倪,发展至明清时期,烧制数量和工艺技术均达到鼎盛;而其外形是仿制古代青铜器“盉”,“盉”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器型中就已经出现,最初为温酒的器具,商周时期的“盉”多为青铜制成,亦用作礼器,明朝宣德时期开始烧造瓷质盉壶,乾隆时期达到高峰。

  此盉壶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通体饰缠枝莲纹、折枝莲纹、回纹、吉祥八宝等青花纹样,外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八宝纹”是西藏地区流行的传统吉祥图案,取材于藏传佛教的八种供器,莲纹又是典型的藏传佛教风格。在明清官窑瓷器中,这种纹饰比较多见,体现了汉藏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与完美结合。

  该盉壶造型独特,胎质细腻洁白,青花艳而不俗,纹饰繁缛精致,做工精湛,堪称乾隆朝官窑青花瓷中的上品,当是乾隆皇帝馈赠给西藏的礼物。

  原标题:青花盉壶 见证汉藏民族交往

(责编:范凡)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