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是一个勇猛彪悍的民族,佩刀是千百年来保持的风俗,藏族长刀不仅是战争中的兵器,也是个人身份和所在社会阶层的代表。在现存的明清古藏刀中,土司佩刀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它既是藏族古代军事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藏族古代艺术品的重要标本。
藏族佩刀文化
藏刀在藏语中被称为“直”,早在一千六七百年前,吐蕃部落就掌握了铜、铁、银的冶炼技术,并开始锻打藏刀。
成书于明代永乐时期的《汉藏史集》,对不同品种的藏族冷兵器做过描述。藏族的标准长刀一般是如意云头刀首,刀身长直,刀刃单面开锋,刀尖呈圆弧型,刀背上起脊线,贯穿整个刀身。刀刃锻造都采取复合锻造方式,把钢和铁锻造在一起,使刀刃锋利,刀身坚韧富有弹性。有些刀刃的锻造过程中加入银、铜等多种金属,在阳光下,复合锻造的刀身会呈现出银色流水一样的波浪纹路,刀刃经过动物尿液和脂肪淬火后坚硬无比,异常锋利。
拉萨、康巴地区藏刀外装的刀鞘多用一个“U”型的铁鞘包裹衬木,铁鞘边装饰华丽,多有镂空雕刻和鋄金银工艺(古代鋄金技术是处理铁底的一种工艺,即在铁器上镶嵌金箔或银箔,再用一种合成植物液体,将铁处理成黑色,让铁表面的金银更加明显,并且防止铁底部分生锈),平时插在腰间,非常具有特色。安多地区多用皮革裹木鞘,用银或铜装饰鞘尾,山南地区则用整张猴皮或熊皮包裹,各个地区有明显不同的装饰风格。
藏族长刀的造型大多脱胎于汉刀和唐刀,藏刀继承并保留了唐刀的直刃、单锋、斜直刀尖,刀背起脊线、复合锻造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在日本刀上也有体现,可见唐刀是藏刀和日本刀共同的鼻祖,藏刀的如意云头手柄明显是吸收了宋代剑柄的特征,结合唐式样的刀刃,逐渐形成了藏刀形制的主流。
职业藏家寻刀记
在现存的明清古藏刀中,有一种土司佩带的长刀,这类佩刀制作极其精良,既是土司的佩刀,也是进贡皇帝的礼物。来自四川的职业收藏家龚剑,就收藏有不少珍贵的土司佩刀。
龚剑从小就对冷兵器情有独钟。2000年,龚剑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一呆就是4年,这期间,他与藏刀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余年来,龚剑已收藏有近百把藏刀,其中不少刀的来历还颇具传奇色彩。
2003年,龚剑在甘孜乡下游玩时,问起当地牧民家里有没有好的刀子。“有。”对方很爽快地回答,并让龚剑在原地等他回家取。当天,龚剑在太阳底下等了两个多小时,心急如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牧民终于骑着马出现了,手里捧着一个木匣子。
“哎呀,这刀真好。”龚剑打开一看,刀长近一米,刀身的零件全是珍贵的“铁错金”,刀柄包着完好的鲨鱼皮,上面镶着珊瑚、宝石。尽管那时龚剑还不太懂刀,但是仍被这把刀的美折服,当场买了下来。几年后,龚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反复寻访当年刀的主人,才得知那是明代德格土司的佩刀。“要知道,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把阿坝瓦寺宣慰司送给乾隆的佩刀,就几乎和这个一模一样!”据他了解,类似的刀全国不超过十把,而他目前已经拥有了四把。
十余年来,龚剑倾尽财力收藏古代藏刀,甚至舍不得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为了深入研究土司佩刀,他曾找中央民族大学和四川大学的教授沟通,他发现,藏族古兵器没有什么资料,实物更少。这让他觉得,自己更应该在这个领域继续研究下去,并希望自己能够写一本书,讲述古藏刀背后的历史。
“这些刀历经几百年来到你身边,会告诉你很多历史。慢慢品,可以品出很多东西。”对于龚剑来说,这些藏刀早已不是简单的兵器,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载体、历史传承。他说,做一把刀的工艺其实很复杂,包含了很多古人的心血和智慧。上天既然让他拥有了如此多的好刀,他就要把它们的历史背景搞清楚,告诉世人。(稿件综合西藏人文地理、华西都市报)
原标题:土司佩刀收藏 与尘封的时光对话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