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黑半白的两面派面具
张鹰说:“咱们经常提到的‘温巴’,是蓝面具戏中的代表人物,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蓝面具戏的由来也与此有关。温巴面具是深蓝色的,取材于八瑞祥及如意宝图之类的。面具的外形像个宝瓶,顶端是宝伞形的,下面为如意宝图。额头上半圆的拱形象征的是双鱼,拱圆下方的日月徽象征金轮,眼睛和嘴的造型象征莲花,鼻尖下面的贝壳象征右旋海螺,面具两侧各挂着一个吉祥结,身后披挂锦缎象征宝幢。”
藏戏面具根植于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之中,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是西藏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结晶。
藏戏面具的颜色和作用
“藏戏面具与京剧脸谱是有很大区别的,京剧脸谱是以人物的性格区分的,一个人只有一张脸谱,一张脸谱也只能代表一个人。而藏戏面具是以颜色来代表这个人物的身份或是性格,仅仅是一个色块、一种符号。”张鹰说,“比如说,红色的面具代表国王,它不论在哪出藏戏里都是代表国王的;黄色象征智慧,是仙翁的代表;白色象征纯善,一般代表老人;还有半黑半白的阴阳面具,象征口是心非的两面派。”
藏戏面具在藏戏表演中,仅仅是一个符号的作用。表演者将面具佩戴在额前,用面具上的色块表现自己的身份与性格。这些面具多为平板式的,质地很硬,外形是统一的桃形状,中间雕空眼睛和嘴,大体上没有什么差别,唯一的区别就是裱在面具外层的布料的颜色是不同的,这些裱在外层的颜色就是藏戏中人物的象征。
而藏戏中某些角色佩戴的面具以及佩戴方式是与众不同的,主要靠面具产生的不同于他人的效果来吸引观众,在传统藏戏中反派角色的面具就是这样的。“藏戏中反派角色的面具不仅仅是为了情节的需要,还起到调节观众情绪的戏剧作用。反派角色一般戴着黑色的面具,也有棕色或是其他比较深沉的颜色。他们的表演随意,丑态百出,有时候还会在观众和演员之间来回穿梭,使整个演出比较轻松愉快,这一表演形式也是传统藏戏的特征之一。为保证情节完整和调动现场气氛的需要,几乎每一部藏戏里都会有这样一个角色。”张鹰在介绍另类藏戏面具时说,同时他特意强调了一下老人面具的与众不同,“老人面具制作时一般运用一些柔软的材料,比如兽皮。之前人们用打皱的兽皮根据人物的面部结构来制作面具,现在采用缝纫的方法来做出皱纹的感觉,感觉很自然也很真实。”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