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邮票 大历史 “方寸之间”看西藏时间之美
1961年中国邮电部发行的《西藏人民的新生》特种邮票,五幅画面均取自著名画家潘世勋的组画《翻身曲》。。
邮票不仅能展现一个地域的风景名胜、风土民俗,跟随邮票的发展历程,更能感受一个地域的发展变化。我们跟随着西藏邮政史研究专家刘耀华,在方寸之间的地方邮票里,窥探西藏历史的跌宕和迤逦。
西藏地方邮政之起源
西藏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多个世纪以来,它几乎与外界隔绝,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交通、通信极为不便。根据有关历史记载和邮政史料来看,自元朝开始,中央即派官员入藏,在西藏设立大小驿站和军站,联成交通线,由西藏通往大都(北京),办理递送官方文报,可以说,这就是西藏邮政机构的雏形。1644年,清王朝取代了明王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治理,将驿站分为东北路、西北路、东路、中路及西路。邮政业务在西藏可以说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1911年清代时期的西藏地方邮票。
西藏地方邮票之清代
1909年(清宣统元年)冬,清朝政府在西藏设立邮区,在拉萨设立邮政总局,此后陆续在察木多(昌都)、江孜、帕里宗、日喀则和亚东等地设立邮政分局。最初使用的邮票是清代的蟠龙、鲤鱼、飞雁图邮票,后来因邮政业务的发展,加之当地所用币值不同,为了适应当地文字和币制的需要,就在清代蟠龙、鲤鱼、飞雁图邮票上加盖汉、英、藏三种文字和3种币值(银圆、印度卢比、藏币),从1911年4月起在西藏流通,全套邮票共11枚。
1909年,清政府在西藏建立了为公众服务的第一个全日制邮政机构。那时,在西藏使用通用的清代邮票。通过集邮者收藏的邮品和有关史料可以证明,在拉萨、江孜、日喀则等地使用过清代邮票,在亚东也使用过清代邮票,而且在帕里宗还使用过盖销清代邮票的邮戳。尽管作为传送标志的邮戳是常见的,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在帕里宗使用过盖有这种邮戳的清代邮票。尽管所有的邮戳样式有所不同,但都是用英文、藏文和中文等3种文字刻写的。
在那个时期,由于中国不是万国邮政联盟的成员,因此,任何发往国外的信件,除了贴用未加盖的清“蟠龙票”作为所付的部分邮资外,还必须贴有印度邮票,加付国外邮资。由于中国货币与印度卢比兑换率的问题,清政府很快意识到在每封发往国外的信件上损失了钱。因此,从1911年3月起,在当时通用的清“蟠龙票”上用印度货币单位派、安那和卢比以及汉、藏文印上了一组不同的邮票面值。邮票的面值从3派到2卢比(半分至2元),共11种。现在,这种邮票非常稀少,许多爱好收集西藏邮票的集邮者都在努力寻觅这种邮票。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