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错金 错彩镂金的西藏之路
采用了错金与涂金工艺的藏刀刀柄及刀鞘
鎏金 水银和黄金的合奏
布达拉宫第二次维修过程中,许多佛像需要重新鎏金,而当年虽然已经有非常现代化的镀金工艺,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仍然将佛像运至罗布林卡,聘请民间匠人,使用最传统的鎏金工艺。西藏自治区文联杨世军副主席告诉我们,镀金工艺虽然简洁方便,但所镀上的金粉极薄,所以用不了几年,就会磨损脱落。而传统的鎏金工艺则要结实得多,若没有特殊的原因,那么虽然历经百年,也毫不褪色。而在维修过程中,有一幕场景让杨主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位为佛像鎏金的老工匠,每天青稞酒从早喝到晚,人们都以为他嗜酒如命。后来,这位老工匠才告诉人们,鎏金过程中,要使用到大量水银溶解黄金,因此他必须要用喝酒这种土办法,来防止水银被吸入体内。
错金青铜器
这种鎏金工艺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先制作“金汞剂”,将黄金放在坩埚内,加温至摄氏四百度以上,然后再加入为黄金七倍的汞,使其溶解成液体,制成所谓的“泥金”。然后以这种泥金为颜料在器皿上涂饰各种错综复杂的图案纹饰,或者涂在凹槽之中以及简单地涂抹于佛像之上。随后再使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汞蒸发,这样,黄金就会固定在器皿之上。而罗布林卡的那位老匠人,就主要在最后一步“金烤”之时,大量饮酒,这样一来,据说蒸发的水银就不会被吸入体内。
在内地,这种鎏金工艺在古代又被称为“金错”,因为古代图画纹饰也叫“错”。《史记·赵世家》:“翦发纹身,错臂左衽。”原注:“谓以丹青错画其臂也。”古代画彩也叫“错彩”,钟嵘《诗品》卷中:“汤惠休曰:谢(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颜延之)如错彩镂金。”错彩和镂金是两码事:“镂金”是如今人们所说的金银错工艺;而上面所说鎏金的方法,即“金涂”法,就是“错彩”。如果把全器都涂上金,而没有“错彩”,没有任何花纹图案,是素面,就不能叫“金错”。
市面上较为常见的错金工艺品。
相关新闻 |